《卢德传》是一本短篇的史书,祇有四章,可视为描述田园生活的牧歌,亦可视为一篇富有曲折变化的戏剧,其内容已见前条,这里我们仅就本书的作者、年代、目的及其历史性,加以简略的讨论:
一、作者:
《卢德传》是无名氏的着作。有些犹太经师曾以为是撒慕尔的遗作,因为《卢德传》原是民长纪的一篇附录;但事实上,民长纪的作者是否就是撒慕尔,还是很大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便无从强调《卢德传》应归撒氏名下。
二、年代:
年代与作者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决定作者之前,也不能决定年代。但是年代问题为我们来说,总比较容易解决,因为有本书在,由它的描述及内容,我们多少可以发现到一些蛛丝马迹,使我们更准确的推断出它成书的年代。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它不会成书于民长时代(卢1:1;4:7);但也不会是在充军之后。由卢4:17看来,似乎应在以民成立君主政体之后,尤其是在达味登极为王之后的一段时期中,成书问世的。
主张本书写于充军之后的学者,所举出的理由不外是:在本书内发现一些阿剌美语风,这是充军之后才有的。作者好似是在描写一件古老往昔的民间事迹(见卢1:1;4:7,11)。有些古老的习俗,作者需要对其同时代的人加以解释。最后,作上述主张的学者,更以为本书写作的目的,是针对当时的人民领袖──厄斯德拉及乃赫米雅--的严格作风,禁止人民与外邦妇女结婚,已结婚者应立刻将外邦妻子休弃的命令,写了这本书,立意将外方摩阿布女子卢德同一个犹大支派人结婚的事加以渲染,甚至赞扬推崇。但上述这一切理由皆不能构成本书是晚期作品的充足证据,盖阿剌美语的成分,甚至在《梅瑟五书》中的任何一本中,都可以发现,而无人将五书的成书时代推至充军之后。至于所说为矫正厄、乃二氏的严格作风而写,更是近似毫无根据的臆说。要注意的是:本书中许多字句与民及撒上下的字句非常相似;再者,作者纪录培勒兹的族谱,也只至达味为止(卢4:18-22)。上述两点固然不能构成《卢》成书于民长或达味时代的确切理由,但无论如何,不应将本书的问世时期,推得太晚。
三、目的:
有人以为本书的写作并没有特别的目的,祇是为文学而写作。的确,我们不能否认《卢德传》的文学价值,及其评价是非常高的。它写景生动,写情逼真,可谓登峰造极之作,受到许多大文豪的赞扬,比如歌德就曾言:「在留传给我们的史诗和牧歌中,《卢德传》可视为一篇极可爱的短篇着作」。可是《卢传》祇是为文学而写作的论调,是绝大多数的学者所不能接受的。至于它的目的何在,则又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不一而足。概括的说来,其目的不外下列数种:
1. 纪录达味王的族谱,并将其先祖的特殊事迹,载于民族史籍。
2. 为反对厄斯德拉及乃赫米雅严禁同外方女子结婚的命令。
3. 为督促人善尽为兄弟立嗣的义务。
4. 为提倡伦常,尤其为提倡以民家庭伦理道德,比如孝顺、同情、自我牺牲以及依赖上主照顾等种种美德。
5. 以《卢德传》来证明救援之恩,是普及于全人类的,尤其是在耶稣的祖先中,就有外邦妓女辣哈布及外方摩阿布女子卢德。
上述的数种目的,都可以互相并存,毫无彼此敌对的意思;换言之,作者在写作时,可能同时怀有一种或数种不同的目的。
四、历史性:
有些走极端的学者,以为本书毫无历史背境,而祇是文学家凭自己的幻想天才,所揘造出来的文艺小说。但是我们若将本书分析一下,便可以看出,作者是根据当时的真实情况写了这篇短短的传记:在犹大地区久旱之后的荒年,人民无以果腹,祇有逃荒一途;在白冷地方收割大小麦时,穷人来拾取麦穗;为弟兄立嗣的习俗;吃饭的方式;主人夜宿禾场,在城门口当着长老面,举行公开买卖及婚娶的仪式等:这一切完全与事实相合的细小节目,很难说祇是文学家独凭幻想,而毫无客观事实为根据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