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晋铎卅周年的罗国辉神父,花了大半铎职生涯带领大陆和香港教友走上礼仪改革之路。 担任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主席的罗神父〔图〕,一九八九年与慈幼会陈日君神父(今为枢机及香港荣休主教)和美籍耶稣会马爱德(Edward Malatesta)神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到上海佘山修院执教的境外老师。
他们应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的邀请,分别教授礼仪、哲学和圣经课程。 经过很多准备,在同年九月卅日圣热罗尼莫瞻礼,修院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台中文弥撒。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1962-65)建议改革弥撒礼仪,以本地语言取代沿用数个世纪的拉丁文;适逢中国大陆政治动荡,使本地教会未能跟上普世教会的步伐。 中国西南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庆祝廿五周年纪念,修院管理层计划提升修生的灵修生活及讲道技巧。 修院董事万州(万县)教区何泽清主教建议开设讲道学课程,以及多给修生讲道的机会。
何主教六月廿二日在董事会会议上说,目前许多天主教神父和修生欠缺讲道的技巧,未能如基督教牧师或传道员一样大方而流畅。 他又说,为修生提供全面的人格培育很重要,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何主教于八九至九三年就读于四川修院。 另一董事、贵州(贵阳)教区萧泽江助理主教提议,修院要培养修生的宗教情操和灵修,并多邀请一些曾出国留学的客座讲师来授课。 三小时的董事会会议审议了修院零八年的工作报告,并通过了修院的《课程手册》及《修生守则》。 修院院长陈功鳌神父七月六日对天亚社说,修院去年与其他天主教修院和一家基督教神学院进行交流,未来也计划与省内佛教和道教院校进行学术交流,促进彼此间的友谊和教学方面的进步。 他又说,为响应普世教会六月十九日开始的“司铎年”,院方将在八月为任教于修院的神父举办夏令营,让他们一起放松心情,增进手足情谊。 来自河北省的王道宇神父自零七年开始任教信理神学和礼仪学。这位四十一岁的神父说,修院具备良好的设施,但“软件”有待改善,例如增加圣经和教会法的老师,图书馆亦需添置更多书籍。 王神父指出,修院近年聘任来自国内不同地方的老师授课,有助提升教学质素。 修院六月廿二至廿三日的银禧庆祝活动吸引了全国四百名主教、神父、修生、修女、教友及政府领袖出席,这是四川教会经历去年五月十二日大地震后最大型的活动。 一些参加者告诉天亚社,众多教内外人士前来庆贺,给四川教会极大的鼓励和信仰上的安慰。 出席者在修院新落成的圣若瑟广场参与弥撒〔图〕,随后到大会议室参加庆祝大会。弥撒由何主教主礼,萧主教、北京教区李山主教,以及约一百位神父共祭。 陈神父说,修院建筑物在去年的里氏八级地震中受到轻微损毁,经修缮后已如常使用。地震在四川和邻近省市造成七万人死亡,无数财物受损。 修院位于四川省会成都西北廿公里的郫县,每两年招收贵州、四川和云南三省,以及重庆直辖市多个教区的修生。 修院现有七名神父和约廿名客座老师,培养廿五名哲学生和廿八名神学生。 陈神父谈到修院的历史时说,巴黎外方传教会早于一九零八年在彭州县建立领报修院(又称白鹿上书院),是当时西南地区司铎圣召的摇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领报修院在五十年代政治动荡期间被迫关闭。直至文化大革命(1966-76)后,教会活动逐渐恢复,这所地区修院于八四年在成都教区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范围内重开,后于九六年迁往郫县一处面积较小的校舍,祇有一个教室和一座小宿舍,到二零零五年才迁入面积达二点四公顷的现址。 自八九年至今,修院已培育了二百廿四名修生。 修院内亦设有牧灵中心,为教友传道员、神父和修女作培育和避静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