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网讯 2013年8月6日6时10分,上海教区姚景星神父安息主怀,享年98岁。教区神长教友沉痛哀悼姚神父,并请主内弟兄姊妹为神父祈祷。
姚神父(中)病前生活照
姚景星神父,圣名方济各·沙勿略,生于1916年7月6日,1933年上海徐汇中学毕业。在上海修道院接受培育陶成10年。1943年6月2日晋铎。曾任上海教区张家楼、浦东钱家、川沙本堂神父,上海教区金科中学校长及佘山修院教务长等职。
姚神父译着颇丰,先后翻译了《爱的呼声》、《退思恳言》、《小牧童》、《圣母小故事》、《圣龛中的呼声》等脍炙人口的教会圣书;还出版了《上海教区神职人员手册》、《铎修准则》、《申尔福》、《苦路集》等著作。2003年6月,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出版了《姚景星神父译作集》。
今年6月2日,姚神父刚刚度过了晋铎70周年纪念,神父患有脑梗、心脏病及高血压等病,在徐家汇主教府卧床休养,教友们想为他庆祝晋铎纪念,他坚持不要铺张浪费,请教友们为他献上最宝贵的礼物——祈祷即可,“6月2日当天,没有为姚神父举行庆祝活动,但教友们都自发地为他老人家祈祷、祝福。”上海多默教友告诉信德报说。
“从姚神父身上,可以看到老一辈神职人员平易近人、艰苦朴素、谦逊爱人的作风,他很重视人才培养,还促成了社会高校教师至天主教修院上课一事,很值得后辈们学习。”上海教区神长、教友高度赞扬了姚神父敬主爱人、对圣召培育竭尽所能、奉献一生的精神,对姚神父的离去甚为悲痛。
一颗璀璨的明星陨落
今天我从安德神父的微博上获悉:上海教区姚景星神父于8月6日耶稣显圣容日安息主怀!心中顿时发出难以掩饰的哀伤。尽管我与姚老仅是一面之交,但是,姚老在我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姚景星神父是我国当代教会杰出的译作家,他翻译很多教会著作,以至于很多人不清楚他到底翻译了多少部。记得那是2005年5月,我堂区与南门里堂区共同组织教友赴上海佘山朝圣,顺便我们也来到上海伯多禄教堂。我和刘秀华、郑喜恩、周庆刚,还有献县两位神父,我们共同拜望了德高望重的姚景星神父。当时89岁的姚景星神父仍是精神抖擞,很热情地与我们交谈,还送给我们每位神父由他翻译的一些书。我们这些晚辈在他面前如同孩子一样,对他充满敬意和爱戴。2012年,我接到姚老给我的一封信,信上说:“尊敬的彭神父台鉴:从使徒报上获悉,您向献身于主的人赠送您的著作《中国传教士》。我堂有我和两位修女,烦请神父给我们寄上三本《中国传教士》以及您的其他著作,我等由衷感谢!姚景星敬上”读完姚老的信件,使我非常感动。一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竟如此谦逊,在他面前属于晚辈的我,不知如何给他老人家回信。从姚老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老人的谦逊和好学精神,首先,信中透露出姚老看了《使徒》报,其次,他愿意看看中国教会青年神父写的到底是什么书?说明这位96岁的老人,好奇心和上进心依然不减。我随后便准备了我的拙作,三本《中国传教士》和三本《认识基督宗教》,然后小心谨慎地为姚老回信。我写道:“尊敬的姚老钧鉴:您在我的心目中是我崇拜的榜样!我的拙作在您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只要你一句话,我随时会为您奉上,请您老给予斧正!末仆:鉴道敬上”
姚景星神父,圣名:方济各·沙勿略,1916年7月6日出生。1943年6月2日晋铎;1982年10月11日,担任佘山修院教务长。一生当中,姚景星神父为中国教会翻译了很多著作。他不仅是上海教区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国教会的骄傲。他长期从事教育和文字福传工作,担任任光启社社长,并兼任佘山修院神师。他精通拉丁文和法语,为中国教会翻译出版了18部著作。他还为上海教区神职编写了《上海教区神职人员手册》、《铎修准则》等教牧手册。他是中国教会不可多得的译作家、著作家。他是中国教会一颗璀璨的明星。他陨落了······
姚老的一生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只有默默地位老人献上我们的祈祷,并决心步武他的芳踪,为中国教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013年8月6日星期二
彭鉴道于邯郸市成安天主堂
笔耕不辍译着丰赡,上海姚景星神父安息
【天亚社.中国上海讯】华东上海教区姚景星神父,圣名方济各.沙勿略,昨天(八月六日)耶稣显圣容庆日清晨安息主怀,享年九十七岁。他刚于今年六月在病禢上度过晋铎七十周年纪念。
目前被限制于上海市郊佘山修院的马达钦辅理主教,昨天通过微博发表“哀悼恩师姚景星神父”的信息,怀念他“曾任教会金科中学校长,教书育人。佘山修院创办后任教务长,栽培主教十多位、司铎数百位”。
马主教还写道:“公致力福传,笔耕不辍,译着教会书籍二十多种。惟诺公晋铎七十周年再纂一部译着集,未践。憾。”
二零零三年姚神父晋铎六十周年时,《光启社》为他出版了厚达九百四十页的《姚景星译作集》。
《光启社》现任主编田愿想神父告诉天亚社,翻译是姚神父最喜爱的工作,他“对中国教会文字福传有很大的贡献”,其译着主要是法语灵修书籍,教友都很喜欢阅读。即使年逾九旬,姚神父仍然孜孜不倦地翻译,直至去年底因病卧床休养。
曾留学法国、四十多岁的田神父指出,姚神父的法语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读徐汇中学时习得的,当翻译时碰到不懂的现代法语词汇,他会谦虚地向田神父或在上海的法国人请教。
至于姚神父担任佘山修院教务长时,田神父还是修生,他说姚神父对学生要求严格之余,自己的灵修生活也很用功,是年轻一辈的好榜样。
《光启社》编辑陶倍玲曾与姚神父相处十五年之久。她形容:“他是一位祈祷的人,也是一位服从、感恩的人。我很想念他。”
一位研究佛学的网友“涅槃”因着探究明代和近现代佛耶对话而与姚神父相识。他在零八年一篇博文里提到,曾参观佘山修院爱德图书馆,发现其中文藏书分类法“是专科目录中制定较为完善的上乘之作”,乃是由图书馆八六年成立后第一任馆长姚神父制定,设计“非常大胆”,采用中国图书分类法,但把“原A类马恩列斯毛等类目剔除,以中图法原B9类宗教类代替,既含有宗教为一切根本之基的意思,又体现了其宗教图书馆的特色”。
他又写道:“记得有一次去伯多禄堂见姚神父,一位照料他生活的老修女拿着一双有很多补丁的袜子进来对他说,神父,你这双袜子不能再补了,换一双吧。姚神父看了看,说,还能再用,你再给我补补还能穿,不要浪费。我顿时肃然起敬……从姚神父身上,可以看出中国老一辈神职人员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的作风,这些都是当今青年神职人员甚至是当今社会所缺乏的。”
姚神父一九一六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天主教家庭,四三年晋铎,曾任扬州震旦中学教师、浦东张家楼、钱家、川沙本堂神父,以及金科中学校长。宗教活动恢复后,他担任八二年创办的佘山修院教务长,并先后担任市区总铎、圣伯多禄堂本堂、《光启社》社长、知识分子联谊会神师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