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四十多年,孔贞兰(图右三)一直收养被遗弃的孤儿。〔网上图片〕
【天亚社.香港讯】来自山西祁县九汲村的教友“孔妈妈”孔贞兰收养孤儿的故事最近在国内被广泛传颂。原来她的善行转眼间,已坚持了接近四十年。
祁县九汲村有一座外貌挺新的天主堂,但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皆因它的位置是那年代一座修院的遗址。可见天主教在那里的历史悠久,它不仅影响了当地人的信仰,甚至是他们的“生活习惯”。
其中一位受到耳濡目染的是虔诚教友孔贞兰。近四十年来,她照顾了无数的孤儿,全都视如己出,无分彼此。她其中一个儿子还当了司铎,他就是范常亮神父。
从范神父的口中得知,他妈妈收养孤儿原来跟当地天主教会有着密切关系。
他解释:“我们村是很古老的天主教堂口,解放前,一直有收养、救助、照顾弃婴的传统。”但解放后,教会各项教务停滞,到了“改革开放后,也没有及时恢复,但遗弃孩子的现象却又出现”。
被问到他们家中有多少位是亲生的和收养的兄弟姐妹时,范神父对天亚社说:“我们这里一个家庭的兄妹不分亲生与否,都是兄妹。”
公教家庭出身的范神父忆述,他妈妈约在一九七七年开始收养和照顾残疾弃婴,起初是因为被遗弃的孩子病重和客观生活、医疗条件差,成活率不高。
他起初也赞成妈妈作此善事,她把孩子捡回来,“我就帮她给孩子领洗、奶水、温暧”。他忆述妈妈自小便给他们说,“爱穷人,就是爱耶稣;小孩子就是小天使、小耶稣;照顾最弱小的一个小兄弟,就是照顾耶稣”,又说“领了洗的小孩子一去世便能升天堂”。
不过,现年四十一岁的范神父直言,当时自己的家也是个普通家庭,在他十几岁时,因为收养的孩子有些夭折了,加上家庭穷困,他们不想父母负担过重,所以都希望妈妈把孩子送走。
然而,当范神父二十多岁在修院毕业后,便开始理解和明白妈妈所付出的一切,现在甚至非常支持妈妈的义举。他说:“因为她对孩子们有爱,也有能力爱,更是有信仰的爱,还能因此而常常喜乐。”
孔贞兰与同为教友的丈夫范步成从廿四岁开始收养被遗弃的婴儿,今年他们已经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直到现在,他们收养的小孩当中,能够独立生活的已有十一个成年的兄妹,而且也积极支持妈妈的爱德事业。“因为有她的爱心付出,才能有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
孔妈妈爱的多,自然付出的也多。目前在她照顾的孩子当中,有十八个不同学历的学生,有的在念技术学校,也有念幼儿园,另外还有四名婴幼儿,这让孔妈妈费了不少心血。
每个孩子在信仰、身体、智慧、社交等方面的成长,都需要她操心。范神父为此常记挂母亲,“我也常为我妈妈的信仰虔诚、爱德事业、身体健康祈祷平安福乐”。
经过多年来的传颂,范家有了“爱心之家”的美誉。
然而,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残疾人收养弃婴不能超过三人。年幼时背部受伤,导致现在驼背佝偻的孔妈妈因此面对不少困难。
当地民政局工作人员曾多次劝喻她,希望她可以把孩子送到福利院。这样一来可以减轻家庭负担,二来亦可以符合政府当局的要求。但孔妈妈一直未把他们送走,因为她舍不得朝夕相对的孩子们。
正因如此,孔妈妈的做法不合乎政府规定,当地民政部门不能按照国家相应政策给予任何补贴,只能捐助衣物、食品等临时救济。
但孔妈妈的爱心感染到很多人,一直以来都有很多慈善团体乐意帮忙。不少善心人也会送上物资,甚或善款,为这个“爱心之家”减轻压力。
此外,孔妈妈也会针灸的手艺,而范步成亦帮人种地,两人为这个家庭赚些微薄收入为孩子们增衣添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