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香港讯】从耶稣年代挨家挨户口耳相传的福传方式,走到现代的音频、视频、网络等多元电子模式。然而,山西省长治(潞安)教区却选择此时此刻发行文本刊物,以证文字的价值。
长治教区为了让社会更了解教会,于七月十四日创刊发行《长治天主教文史》。
该刊物的主编申学忠神父对天亚社说,这读物有别于一些教区的神学或讲道刊物,它是乐观分析教会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挖掘地方教会历史和文化,为文史爱好者提供研究方向及材料。
文史其中一篇文章《南天贡村教友的生活习俗》,从建村史,以至过年、婚娶、殡葬、求雨等对该个有逾八成教友的天主教村作仔细的介绍。如结婚习俗,拜堂布置必挂圣像画,写圣教婚姻方面的对联、新郎迎回新娘后,齐跪圣像前,同来宾教友高唱感谢经才入席就餐等。
文章又介绍当地求雨习俗的由来,因为长治地区十年九旱,每年春夏干旱时,教友除在堂里望弥撒念求雨经外,每天晚饭后还要按街道自发组织在村口通功念经。在礼仪改革前,更有热心教友会甘愿做补赎、打苦鞭,或光着腿脆地念经,以向主忏悔己罪,求赐雨水。
另一篇研究文摘提到长治人种植西红杮与天主教传播有关,指出西红柿原是西方植物,由外籍传教士在明朝万历年间带到中国来,由文水县新立村王挺荣神父传入山西。因为王神父进修道院时,适值满清“禁教”,他被派往意大利那不勒斯修学。在此期间,他经常吃西红杮,觉得好吃,回国时一并把种子带回。
申学忠神父说,刊物将不定期发行,为钩沉地方教会历史与文化提供一平台,不做最终定论,“目的是把教会以文化的角度,推荐给教外有识之士,让社会了解教会在发展过程中,作为社会正能量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
在被问到重用科技福传的现代,为何会选择以文本作福传工具时,申神父强调:“文字刊物有它无法替代的价值”。他指出,网络有其快捷和方便性,但文字印刷更有其厚重与严谨性。“当今的快餐文化便于年轻人阅读,而文字刊物更适于研究与保存。”
他又表示,年轻人喜欢网络,但做研究的或者文人还是很喜欢文字刊物的,又指出其刊物印刷好以后,好多人都请他为他们保留一份。
谈到文本福传的前景,这位负责管理教区网站、报纸及微信公众号的神父认为,虽然受到网络冲击,但文本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永远不会过时。“网络和视频的确顺应时代,但印刷文字有其独有的魅力、珍藏价值,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与此同时,教区在同日也于主教府举办“长治天主教文史研究”座谈会。逾三十位神父、教友、研究本地文化的教外专家和史学家出席两个多小时的交流研讨,并在会议上发言。
会议上,教区秘书长陈隽神父就长治教会的历史发展和《长治天主教文史》创刊作了详细介绍,特别强调此一刊物的目的及意义,是既传承文化,及“促进本地教会的繁荣发展”。
对今后的相关工作,申神父也提出了建议与希望,表示“研究长治天主教文化就是要用我们的智慧,以我们的热情循着点滴的线索,在研究寻踪长治天主教曾经有过的辉煌的同时,挖掘被湮没的教会历史”。
他希望通过研究与交流,让社会进一步了解长治教会和天主教会的今昔,同时也为研究长治地域文化和天主教历史的专家、学者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并以此抛砖引玉来构建互动平台,为建设美丽、富强、文明的新长治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