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海外华人

香港教区举办抗毒座谈会 开解青少年吸毒心锁

时间:2009-11-18  来源:公教报  作者:佚名 点击:

 

在一个抗毒座谈会上,论者指培育青少年健康生活,才是抗毒之道,当中可协助青少年把专注力转移到其他事物,并让他们体会成功感。
 
天主教教育事务处和公教报十一月七日假铜锣湾圣保禄学校(小学部)礼堂举行“开解青少年吸毒心锁”座谈会,逾二百名教育工作者、牧民工作者、教徒和家长出席。
 
 
协青社谭仲凯
让青少年体会成功感
 
讲者之一,协青社“蒲吧”督导主任谭仲凯说,社会需要帮助青少年学懂借助正面事情去取得成功经验,毋须依靠毒品来满足自己;政府的禁毒政策亦应回应青年吸毒的原因,而不是处理问题的表面。
 
“协青社处理青年吸毒的做法,是介绍青年做一些比滥药更好玩和更有趣的活动。”谭仲凯说,深宵流连街头的青年有机会受黑社会势力拉扯,从而接触毒品;协社青为青年提供舞蹈、艺术等活动,帮助他们离远毒品。 协青社透过深宵外展服务和二十四小时运作的青年中心“蒲吧”接触青年。
 
谭仲凯说,社会过分聚焦于校园验毒计划,可能会勾起青年对毒品的好奇心:“我们不会告诉他们不要吸毒,而是鼓励他们做其他事,例如邀请他们到中心帮手、教别人用电脑,再慢慢带他们接触其他年轻人,甚至与他们讨论怎样帮助有问题的人,令他们体会到自己是作好事,并得到别人信任……那时候,他们原先的行为自然会改变。”
 
谭仲凯同意,青年遇上挫折,不能只归咎于学校,他们本身以至家长亦有责任:“家长跟子女倾谈,许多时候只关心他们的学业成绩。”
 
 
参加者分享
 
他说目前的教育制度、家长都过于侧重学业成绩,当学生的学业成绩欠佳,便会产生挫败感;但吸毒、打架等行为却给他们带来“成功感”。
 
他说,社会需要帮助那些学业上没有成功感的青年,透过音乐、体育和艺术等读书以外的途径,发展他们在学业以外的优点,从而培养成功感。他鼓励学校教师履行教学职责外,亦在音乐和艺术等层面育成青年,让他们在毒品以外找到满足感。
 
他说:“虽然政府统计显示,二十一岁以下青年吸食毒品的原因,包括朋辈影响、好奇、不知怎样解决问题、官能刺激等,但政府禁毒工作没有回应这些统计,这值得深思。”
 
 
林昭寰谈吸毒
求救讯号 勿加标签
 
另一讲者、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林昭寰建议,学校应将抗毒教育融入课程内,帮助青年人释出抗毒的“正能量”,引领他们建立正面的价值观。
 
林昭寰博士强调:“要帮助青少年面对挑战,学校应以清晰的原则处理学生吸毒问题,对于吸毒,是同情,但绝非同意,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林昭寰本身从事有关控制毒品的研究,席间他谈到青少年吸毒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有关预防工作。他提醒,青少年吸毒现况的确较以往严重,但当局要公布调查数据,让公众知悉吸毒问题的实际情况。
 
“处理吸毒问题不能一竹竿打一船人,背后原因有些是来自朋辈的诱惑,但有些是源自本身。”曾任感化工作的林昭寰说,社会不应过分标签吸毒人士,应给予他们机会,离开吸毒这个人生低潮。
 
他说:“年轻人的负面能量可以来得很快,但也去得匆匆,吸毒可能是因为适应不到现实世界所发出的求救讯号,不应标签他们。”
 
林昭寰二○○一至○三年与多位学者推出“飞跃成长路计划”,让学校透过一系列活动提升青少年抗毒能力;并从中研究青少年吸毒问题。
 
他说,该研究反映青年自尊心低落、缺乏拒绝朋辈的技巧,容易受引诱去吸食毒品,故此,提升抗毒能力可从培养社交技巧等多方面出发。他指出,环境亦是促成青少年吸毒的重要因素,因此社会需要为青少年营造“无毒”社区,并在群体中带来关爱。
 
此外,林昭寰认为,可将抗毒文化融入校内课程当中,但不能只把责任加诸教师身上,社会应寻求更佳方法帮助青少年,否则“情况只会愈来愈差”。他质疑,教导太多毒品知识,并不代表青年人会远离毒品,根据外国经验,有时会令他们对毒品更好奇。
 
最后,他认为抗毒除了让年轻人知道毒品的祸害外,当局应下定施政的决心,验毒只是其中一个方法;禁毒教育要避免纯粹传递信息,采取强硬态度亦会适得其反,帮助青少年建构价值观,以及培养满足感,才是治本之道。
 
 
叶德明:接触心灵深处
正视青少年吸毒成瘾原因
 
大埔的恩主教书院最近因校园验毒计划而备受注目,该校校长叶德明说,教育工作者需要接触青年心灵深处,并正视吸毒成瘾的原因,才能让他们远离毒品。
 
叶德明说,学校一直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成瘾问题,滥药只是其中之一,但他提醒,应针对学生的成瘾原因以处理问题,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因,并厘清对学生的包容程度。
 
谈到青年吸毒主因,叶德明引述数据指最常见的是朋辈影响,其次是压力和出于好奇。他认为,青年感到生命“无聊”、缺乏关怀,有机会令他们投向吸毒之路。
 
叶说,部份教师处理学生问题时间中或有盲点,例如忽略他们本身的困难。“学生最大的压力来自读书,家长对此非常紧张,令学生像条紧绷的毛巾,无法吸收书本内容,老师不一定懂得处理他们的压力。”
 
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灵素质,叶校长说,恩主教书院去年参与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的心灵教育项目,教师和中六、中七两级的学生受惠,效果良好。
 
 
明爱容圃冯庆球
从小培育健康生活
 
明爱容圃中心社会工作督导主任冯庆球说,近年青少年滥药人数有所增加,他呼吁当局让青少年从小学开始培养健康生活,回应滥药问题。
 
容圃中心是明爱青少年及社区服务属下单位,为新界西及荃葵青区的青少年提供滥药辅导服务,冯庆球称有关服务需求甚殷,平均每位社工要负责约七十宗个案,中心亦要为一百间学校提供防止滥药教育。
 
冯庆球认为,相对于向政府呈报的吸毒及滥药人士数字,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严重,他说部份服务机构可能只呈报约四成个案。
 
冯庆球称,七年前天水围区的初中学生当中,只有少部份滥药,但最近有服务该区的社工估计,部份学校可能达一半学生滥药。“好些老师看见事情发生,但都有心无力。”他期望有关方面协助学校遏止滥药问题。
 
他说,在部份欧美地区,一九九九年已有近五成学生吸食大麻,他期望香港青年不会以此作为社交方式,事实上,不少滥药个案都是在朋辈影响下产生。
 
谈到青少年滥药成因,冯庆球称问题跟当事人、毒品本身和社会环境都有关,他认同不少滥药青少年的成就感低。“任何家庭的青年都有机会滥药,在基层家庭,家庭资源缺乏,青年感到没有出路,便会一直沉沦毒海,需要社会多加照顾。”
 
另一方面,毒品价格较以往便宜亦是滥药原因之一,冯氏解释:“ 一克K仔(氯胺酮)只卖一百元, 几个人凑少许钱就行, 有时还会‘请客’。九成五滥药青年都吸食K仔……他们会不断继续吸食。”
 
“在学生纪律较差的学校内,许多老师备受困扰,不敢进入课室,出现情绪问题。”冯庆球说,青少年滥药衍生不少问题,有学校期望当局增拨资源,例如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人手比例。
 
本身亦从事小学生辅导工作的冯庆球认为,青少年应从小学开始学习远离毒品,“儿童年幼时跟父母会关系较好,预防工作应该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从小学过渡到中学阶段最易出事,中二、中三是高峰期,必须加强支援这年纪的青少年。”他说,目前本地的小学辅导服务资源有限,亦不够集中,当局宜增拨资源。
 
冯庆球呼吁家长平日多关心子女:“在适当的时候赞赏子女的优点,加强他们的自信心,最重要是付出时间去了解他们在学业、生活和兴趣等情况。”
 
 
李大拔建设健康校园
协助家长教师培育学生
 
对于营造健康文化,中文大学健康教育及促进健康中心总监李大拔教授说,毒品令人上瘾,社会应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让青年把精力投放在健康的事物之上。
 
李大拔医生说,帮助青少年远离毒品,“找些比毒品更‘好玩’的东西,毒品令人上瘾,我们一样可以找些令青年‘上瘾’的健康事物”。
 
对于吸毒问题多出现于遇到挫折的学生,李大拔认为,社会要照顾那些学业成绩较一般的学生,让他们亦得到满足和成功的机会,“我出席过一间职业先修学校的毕业礼,学生流着泪感谢老师栽培。”
 
中大健康教育及促进健康中心二○○一年起推行“健康校园奖励计划”,帮助青年建立健康人生,远离毒品。李大拔称,要帮助青年锻炼健康体魄和心灵,背后需要良好的亲子关系、人际间的和谐以及健康饮食等配合。
 
李大拔说,成年人应聆听青年心声,帮助他们把吸毒问题转化:“聆听是最好的辅导,对方得到别人聆听后,心中已有七成答案,只在乎成人是否愿意聆听。”
 
对于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李大拔鼓励教师抽时间陪伴学生成长:“工作繁重的教师难以拨时间到学生身上……若成功帮助学生远离毒品,教师可省去更多工作压力。”(邓)
 
 
香港人权监察主席庄耀洸律师:校园验毒试行计划或会衍生法律问题,许多吸毒者都会贩卖或分享毒品,执法部门可因缉毒而向校方索取有关资料。当局应加强人权教育让青少年认识自己的权利,又应给予教师更多资源去处理吸毒等问题。推行小班教学,让教师更深入关怀学生,相信比验毒更为有效。
 
青年联社召集人江贵生:社会制度时有剥夺青年的权能(disempowerment),不利青年成长。社会应正面处理滥药问题。
 
教育局副局长陈维安:认同讲者所言,社会应帮助青年参与健康的活动,藉着艺术和体育成长,远离毒品。大埔区除推出校园验毒试行计划外,亦在社区发展足球队,帮助青年建立正面的生活模式。验毒计划是个契机,让家长讨论时下青年遭遇的问题。
 
观塘玛利诺书院校长龚广培:昔日青年除读书外仍有许多出路,但新一代青年若无法适应学制,便难以觅得出路。教育制度应付成功学生容易,“失败”的却应付不来。
 
天主教郭得胜中学宗教科老师张春仪:宗教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面观念,预防吸毒问题。许多青年都知道吸毒的害处,可见禁毒教育并不止于知识层面。
 
顺利天主教中学学生家长莫美珠:父母应教导子女远离毒品,不能只把责任交予学校。妥善的校园验毒计划能具备教育作用,让青年认清吸毒不正当的本质。
 
长沙湾天主教英文中学学生黄俊谦:校园毒验计划能够产生阻吓作用,但校园抗毒长远需要当局、学校和家长合作。
 
===========================================================================================================
 
青年李金亮走过毒海:让吸毒者找到更好玩事物
 
(本报讯)走过毒海的青年李金亮说,应帮助徘徊吸毒边缘的青少年找到比吸毒更吸引的事物,让他们放弃吸毒,转投健康活动。
 
十七岁的李金亮说,初中时他在学校与教师关系不和,无心向学流连街头。他在朋友介绍下认识了具黑社会背景的人士,开始吸食软性毒品,从此染上毒瘾。
可幸他在街头遇上协青社的深宵外展队,并在社工启发下找到新的嗜好——玩滑板,更以过来人身份协助徘徊毒海的青年。
 
李金亮说,他把注意力转移到滑板上,一年半后便戒除了毒瘾:“滑板的花式难度甚高,我伤了脚仍会继续玩,它好玩,给我的刺激感比吸毒更甚。”他说,青年可以在协青社涂鸦、跳舞hiphop和夹band等,找适合自己的活动。
 
目前协青社安排了近六十位青少年以“过来人”身份,向青少年提供朋辈式辅导,其中三十位在机构属下的青年中心“蒲吧”服务。
 
“对于那位针对我的老师,我希望对方易地而处。若我是老师,我希望关心和了解学生,不是只懂责骂。”他说,社会要关心青年,亦要给予他们空间:“青年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跳舞或参与乐队亦无不可。”
 
李金亮说,青少年较易相信朋辈,在某个案中,“案主不愿把事情告诉社工,宁愿跟我分享,其后这个案成功处理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找到比毒品更好玩的事物。”他说,青少年吸毒问题复杂,好些吸毒的青年亦会成为“拆家”贩卖毒品,故愈早戒毒愈易处理。
上一篇:圣座公布教宗委任状,派遣汤姆各枢机主教为特使,前往台湾主持二度开教一百五十周年纪念年闭幕庆典下一篇:香港男青年涉勒索神父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河北保定非官方教会十名神父被带走和“失联”
河北保定非官方教会十
当局要求教会禁未成年人进堂,否则不让开堂及接管孤儿院
当局要求教会禁未成年
闽东教区郭主教被驱逐出主教府,露宿街头;多位神父和老人家也无家可归
闽东教区郭主教被驱逐
以「独立」压制中国教会,同时欢呼中梵协议
以「独立」压制中国教
郭希锦主教:情愿被打压也不加入爱国会
郭希锦主教:情愿被打压
天津教区李思德主教逝世
天津教区李思德主教逝
教宗周三公开接见:合一并不消除合法的多样性
教宗周三公开接见:合一
宣化教区崔泰助理主教及副主教再次被政府人员带走
宣化教区崔泰助理主教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