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廷表示教宗方济各会于信德年内颁布首道通谕,而教宗所颁布的文件不时由香港台湾两地合作翻译。有译者指出,华人教会团体合作翻译,有助译出更通达的译本。
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早前在台湾主持讲座时,就翻译教宗所颁布的文件提出建议。陈枢机和港台澳教会人士翻译过本笃十六世《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天主教会的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及教友的信》。
台湾《天主教周报》四月二十一日引述陈枢机称,若香港教会需要立即翻译文件出版,必须在罗马派驻两位神父参与翻译小组以作同步翻译;遇到不懂立即请教,甚至直接询问教宗本人。他憧憬教会将来出版教宗的文告或通谕时,华人教会也能在第一时间有中文版。
陈枢机指出,香港一向仰赖台湾来翻译相关文件,例如梵二大公会议文献都由台湾地区主教团出版。谈到翻译人才,他说台湾有很多学养丰富的神父,惟大多数已安息主怀。他说教宗通谕的外语版本如英、法、德、西文等版本很快就出版,中文版却要等到其他语言版本出版后,再翻译成中文,往往须拖上两三个月,非常不方便。
曾翻译教廷文件的陈满鸿神父指出,香港和台湾合作翻译文件,能译出普遍华语教徒都读得懂的译本。陈神父本身是教区礼仪委员会办事处副主任。
方济会陈神父四月二十九日对本报说,香港和台湾两地教会早年已开始合作翻译教会文件,包括礼仪文件和教宗通谕等。“很多情况是一方起稿后,让另一方修订,翻译过的题目包括教义、牧民、圣经、婚姻以及教会行政安排等。”他说。
陈神父称,每次翻译需要有不同负责人和专家,亦没有特定的队伍。他指翻译教宗通谕以至教廷文件需要能同时掌握神学、外文以及熟悉相关文化、教会和社会背景的人才,只训练固定翻译队伍,或依靠翻译专家,并不能解决翻译人手问题。
他说港、台翻译有时会各自采用不同译名,如香港版本是《上主的话》宗座劝谕,台湾则译作《上主的圣言》。
对于不少教廷文件原文一般为拉丁文,慈幼会修生张心锐修士认为教会团体推动拉丁文,长远而言能培育翻译人才。
本地教会人士亦翻译了不少教会文件及著作,如张心锐最近就把教宗司礼长马里尼蒙席(Marini)的《教宗司礼长礼仪论集》译成中文,他近年亦翻译了介绍特伦多拉丁文弥撒的书籍。
张心锐对本报说,本地教会不乏精于拉丁文的人士,但整体教徒对拉丁文认知较梵二前浅,他表示“掌握拉丁文既有助了解神哲学,也有助翻译工作”。他期望教徒不只把拉丁文当作一门兴趣,而是认识教会的途径。
谈到翻译经验,他说翻译可以熟能生巧,但需要机会尝试,也要多看翻译文学批评文章,团队合作也很重要。
他指教会团体翻译教廷文件时会保持一贯性,尊重前人译法,避免出现更多歧义。他说,港、台合作有时亦要处理两地惯用辞汇不同的课题,如伯多禄和伯铎等不同译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