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香港讯】在一个地方,修士们在修院每天祈祷、种植,过着平静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日子日复一日地过。有一天有一个人在河里漂过,修士们把他救起,第二天又有两个人漂过,他们又把人救起来。第三天再有四个人漂过,修士们除了救人,开始想到往上游找原因。
美国终身执事协会主席吉拉.杜邦(Gerald DuPont)执事,在全球华人终身执事交流大会的最后一天向参加者说了以上的故事。这位加尔维斯顿─休斯敦总教区执事解释,“人不能祇低着头翘起屁股,看自己目前的事”,这就是执事的职务。
他强调:“执事不仅有灵性的能力,我们比神父有弹性,应去寻找问题的源头,我们还要看报纸、电视,知道社会、世界发生什么事,之后不是停下来,而是把问题告诉神父,并带领教友去上游找出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执事回应时代需要的职务。”
杜邦执事又指出,全美有逾一万八千名终身执事,他们能有系统地联系教友,所以每两个月会举办一次“信息之夜”,邀请有兴趣认识此职务的教友或夫妇参加,让他们了解并与之分享这圣召。
交流大会于十一月十七至廿一日在香港举行,以庆祝香港教区成立终身执事圣职二十周年。杜邦执事应邀作大会嘉宾,分享梵二后全球终身执事职务的发展,以及如何回应时代的需要。
他与约七十位本地及海外神父、执事和他们的太太、教友,亦讨论和分享终身执事的培育、神修生活、职务履行、执事太太与家庭参与职务等议题,以及工作的困难。
加拿大阿尔伯塔教区陈朝彬执事对天亚社说,自祝圣后,憧憬自己可以“帮这里,帮那里”,但事实上最初几年,神父和教友因对这职务不了解而抗拒他参与服务,“让我感到挫败和挣扎”。
正因为这情况,陈执事祇好把目光放在“远处”,让他有机会为加拿大天主教助养儿童机构“圣爵会”担当义工,并向华人堂区介绍这组织,从而寻求他们的帮助。
陈执事说:“正如杜邦执事说的,我们不仅是在祭台上,这事件让我从中有所得着,一方面我可参与慈善服务,另外也能参与中文弥撒,像回了老家。”
香港教区终身执事委员会主席陈志明神父说,这次大会肯定了终身执事的圣召是梵二后重要的成果,“我们非常清楚教会的角色是全世界哪里有需要,我们都应该关心,尤其在弱势社群,这概念很清晰”,执事的角色是对外,就是要帮助这些人。
这位教区副主教续说,这次交流也让本港和海外终身执事了解到双方的服务范畴,如“海外执事的服务着重海员、监狱和医院方面,香港除了这些,还有关心劳工和婚姻”。
他认为杜邦执事介绍的“信息之夜”可让香港从中学习,按本地情况作出调整,如为执事祈祷、小组分享,又或安排问答活动。
陈神父又说,海外执事很羡慕本港执事可每月聚会,因为受地理环境所限,他们祇能一年聚会一次,“但在第二年已经少了一半人参加,第三年更没人召集”。
他续说,除了地理优势,早前香港执事团在Facebook(脸书)开设的群组,他们也邀请这次交流会中的海外执事加入。另外,他们的网页其后将为海外执事开辟一个栏目,还会定时上传相关资讯。“我们可通过这些互联网平台联络、交流、分享,让大家可以保持联系,我相信为双方也有帮助。”
陈神父指出,交流的重要是因为现在社会越来越复杂,执事们的培育有必要继续加强,需要在内容方面认识多些,所以全球同道更应加强交流和支持。
有海外执事感到本港执事很幸福,因教区非常重视,并设有专责委员会协助推动,而执事在堂区的认受性也很强。
陈朝彬执事很欣赏香港教区在这二十年里支持终身执事的发展,他又肯定社交媒体能增进全球执事间的交流和帮助。他期望回国后,能与八月新来本堂服务的神父汇报和分享从不同地区所学到的方法和知识,以计划日后的社会服务。
香港的宋云龙执事认为,由于培育主任陈志明神父认识每个堂区的本堂或副本堂,“当我们成为候选人需要实习,他会细心地为我们安排合适堂区,而到我们祝圣为执事,由主教正式委派服务时,其实他已预先了解哪个堂区的神父很想有执事,所以我们能开心地服务,这就是我们的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