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有关基督宗教的中港两地学术交流愈趋频繁,有学者指这既能促进汉语神学的本地化,亦有助两地学者在学术与信仰上的成长。
在不少个案中,内地基督宗教研究学者来到香港的大学或神学院工作,并以相关知识贡献香港及内地。
原道交流学会是本地教会认可、并由圣职人员及平信徒组成的学会,以促进天主教的文化交流工作,当中涉及联络及接待海外及内地学者,推进天主教的相关研究;并开展会议、研讨、翻译、编辑和出版等工作。
来自内地的耿占河神父是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教授兼原道交流学会研究员,他早前对本报说,近年相关内地学者致力推动中文的神学研究,内地学术交流能够帮助香港教会推动神学本地化,这也有益于整个中国教会。
耿神父是德国圣奥思定神学院神学学士及德国波恩大学神学博士,于二○一二年来港。他说原道交流学会提供中文神学研究的交流渠道,他本身便为该学会编辑期刊和书籍,例如《天主教思想与文化》期刊便汇聚了相关研究成果。
原道交流学会会长蔡惠民神父对本报说,本地天主教的中港学术交流处于起步阶段,他期望透过出版等工作让学界及公众也能认识相关研究成果。蔡神父本身是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校长。
学会随着会址原道交流中心二○○九年启用而成立,中心用作接待从内地来港交流的学者及学生;学会目前有两位研究员,以及邀请了两位内地大学的学者交流。
蔡神父说,原道交流学会为社会推广基督信仰中的文化、历史以及人文精神,从而让社会认识内地学人的研究工作,其中去年与意大利利玛窦研究中心等机构在港合办研讨会,探讨对话本地化与相关责任。他又称,去年学会出版了六本书,冀能向内地学界介绍天主教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客席教授、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杰出教授温伟耀最近称,本地丰富的基督信仰生活面貌,能够为内地学人提供一直少接触的宗教经验。
他欣赏内地学者采取寻根究底但友善的态度认识基督宗教,与此同时,以往内地的基督宗教学者一般只从翻译本去研究,现在不少已达到高水平的多方面研究,也有田野考察。
“然而内地学者研究基督宗教多从文本出发,少有感性、礼仪以及群体的宗教经验。”他说香港的学术机构能让他们扩阔国际视野,并认识信仰的立体面,例如中大崇基神学院二○○三年起举办暑期交流课程,每年约有五十多位内地学人参与,四星期的课堂包括两周的圣经、教义、伦理课堂,以及两周的研究生活,内容并非为传教,却能帮助他们补足宗教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