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台北讯】服务台湾天主教大专青年近半世纪的耶稣会士出版自传,吐露青年牧灵工作的辛酸,甚至曾有不少神父抱怨他把年轻人拉走不回堂区,一度成为在教区有“坏名声”的牧者。
八十一岁的冯允文神父将于十二月十九日在台中市逢甲大学立德中心举行《半世纪的陪伴》新书发布会。他在这本二百四十页的口述历史自传里指出,一九六五年晋铎不久后便已经陪伴大专同学,成为终身志业。
“中国天主教大专同学会”全国总辅导神师冯神父,在六七年奉派到台北圣家堂从事辅导青年牧灵工作,翌年开始参与大专同学会辅导,先担任台大同学会辅导,两年后出任北区大专同学会辅导四年。
无怨无悔陪伴大学生的冯神父强调,青年工作“不是有钱才能做事,有心最重要的!”然而,他在书中回忆带领大专同学会时坦言,不论在台北或者高雄,他“在教区的名声也是很坏”。
一次已故台北总教区罗光总主教召开教区神父大会时,席间提到“学生工作”,全场一百多位神父鸦雀无声,静默了好久,终于有位神父愤愤不平地说:“我们堂区的大学生以往都帮教堂扫地,擦窗户,后来都不来了。”另一位神父更很生气地站起来控诉:“就因为大专同学会,把我们堂口的年轻人都拉走了!”
其后于七七年奉派到高雄教区时,冯神父仍躲不掉各本堂神父的抵制。他首次参加教区神父聚会,受到所有神父冷眼对待。事后有学生告诉他说:“你在高雄神父圈里名声很坏,他们说你把年轻人都骗走,本堂只剩下老人与小孩。”
上海出生的冯神父十九岁高中毕业后进入耶稣会,没有就读大学。他在中学时曾看过一场由慈幼会修生排演的话剧,便立志效法他们的会祖圣鲍斯高神父做青年导师,让爱的生命在年轻人身上传承。
冯神父在新书里吐露,他选择以“年轻人的牧灵”做生活的重心,因他明白“陪伴年轻孩子走四年路,那是周而复始的重复工作,报酬率是零”,而且他更早就自知“这个决定在重视学术研究的耶稣会内,是一条很少人走的寂寞小径”。
即使在耶稣会的耕莘文教院里,冯神父为了大专青年也与外籍会士“过招”。
当时院内有外籍神父嫌学生太吵,要关闭四楼厨房。看来温良谦让的冯神父迂回曲折地抗议,温和地提醒那些会士:“我非常尊敬你们,为了传播福音和基督的爱,离家背井,漂洋过海地来到中国,如果我们因学生太吵关闭厨房。请问基督的爱在哪里?福音要如何传?”从此外籍神长都不再埋怨了。
冯神父的口述历史自传《半世纪的陪伴》是耶稣会所属的“耕莘文教基金会”和“我为人人协会”自二零零七年共同推动的“耶稣会士在台福传口述历史丛书”计划的第九册。
冯神父九一年调到台中,翌年迄今担任大专同学会全国总辅导,并在二零零零年起至今兼任中南部大专院校同学会辅导司铎。
在台北、高雄、台中的四十七年服务里,他都与大学生一起生活,使他观察到南、北区的天主教大学生特性不同。
他表示,北部生在大一、二时对团体有极强的认同感,非常热情和投入,但到了大三、四时就在同学会里蒸发了,因为他们忙着准备出国留学;而南部生正好相反,初期不太参加活动,后期反而积极投入,成为各教堂的中坚份子。
对于各大专同学会的发展,冯神父也在书中透露秘诀,指各校的总干事人选非常重要,如果能觅到能控制情绪的总干事,则会务能蓬勃发展,反之就造成“归零”结果。他还披露带领大学生的秘诀,就是“吃饭”和“唱歌”而已。
冯神父同时非常积极于大专的福传工作,由他在耕莘文教院时讲授的道理班曾高达每周四十班,大部分都是未领洗的大学生,也有教友来重温信仰要理。
每节一小时的道理班从早上六时半直到晚间十一时,有的三至四人,甚至一人也开班。冯神父坚持讲道理的原则是“内容一样,讲法不一样”。因此,世新大学毕业的詹竹华称他是“7-Eleven神父”。
为跟上青年人的潮流,冯神父不断“自学”,包括十一种乐器和电脑操作。一直跟随冯神父福传的副总辅导康念慈老师称这位非理工科“老板”是“新科技神父”。
六、七零年代大学生迷恋着土风舞,因西方现代舞活动是被政府禁止公开举办。神父接受同学建议在耕莘文教院每周六举办“土风舞之夜”,竟轰动北部的大学生。
冯神父更凭一本“土风舞选集”,竟也学会近一百只,免费传授给年轻人。台大毕业的李元正说,冯允文神父是“允文允舞”的神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