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台北讯】九位天主教和三位基督教牧职人员十二月廿一日接受台湾马英九总统颁授紫色大绶景星勋章,感谢他们长年在台照顾弱势、推广教育及传播文化的卓越贡献,为台湾带来安详与和平。
教廷驻中华民国代办陆思道(Paul Russell)蒙席告诉天亚社,他非常高兴天主教牧职人员受到政府表扬,尤其是“总统府给予外籍传教士如此高度的荣誉”。
台湾地区主教团主席洪山川总主教也向天亚社表示,政府表扬的九位牧职人员是在彰显他们“离乡背井,终生奉献”,更借着宗教来往,增进自己国家与台湾间的实质关系,拓展台湾在国际地位。
马英九致辞时表示,中华民国与教廷的邦谊已超过七十年,而台湾与天主教会的渊源则可追溯至一六二六年,累计到二零一二年为止,全台共计有七百七十一座天主堂及二千四百六十名牧职人员在台服务。
他由衷感谢天主教会在全台设立六所大专院校、三十所中学、十一所小学、逾百所幼稚园及无数的社福团体与医疗院所,为数百万台湾人带来安宁、幸福、进步与教育。
马英九总统也引述圣经《箴言》“你若有能力做到,不要拒绝向有求于你的人行善”,他认为,许多外籍传教士秉持“神爱世人”的精神,在台湾社会长期行善并传递福音,正是这句话的最佳注解。而政府在一一年订定“马偕计划”,让外籍传教士可享有与我国老年人相同的社会福利,以感谢他们长年奉献的辛劳。
耶稣会士毕耀远(Anthnoy Pierrot)神父代表全体受勋人致辞时表示,他相当荣幸能获颁此勋章,忆及当初到云林县,发现有许多问题极待解决,于是他筹建若瑟医院,在当地提供医疗服务,院内员工相当勤奋,时时刻刻以居民与国家为念。他并期盼有更多人关注偏乡的医疗及教育,为当地开创更加繁荣的未来。
年逾九十岁的荷兰籍毕神父六十年前来台,创建若瑟医院,照护云林虎尾地区的偏乡民众,他秉持“以院为家”的精神,不但亲自开救护车接送病人,也整修医疗仪器,成立社会工作室及若瑟社会福利基金会投入儿少、老人及妇女社会福利服务。
其余获授勋的天主教牧职人员也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台湾民众倾力付出,服务当地的贫苦大众。
玛利诺会柯德兰(Theresa Kastner)修女在圣安娜之家照护身心障碍儿童四十三年,许多孩子都称呼她“修女妈妈”。华思俭(Etienne Georges Beauregard)神父已届一零二岁高龄,在宜兰南澳地区设立医院及托儿所服务民众,并辅导失学儿童就学与青年就业。
玛利诺会甘惠忠(Brenban O’Connell)神父创立德兰启智中心与伯利恒基金会,鼓励身心障碍者提升自我价值观,多年来关心迟缓及多重障碍儿童不遗余力。而意大利籍秘克琳(Gian Carlo Michelini)创立“兰阳舞蹈团”,演出足迹遍及全球,并获教宗保禄六世接见。此外,他协助举办宜兰童玩节及南瀛国际民俗艺术节等艺术节庆,使福音传播融合在文化活动中。
九十八岁西班牙籍的耶稣会士赖甘霖(Andres Diaz De Rabago)神父则在台大教授医学伦理三十多年,学生遍布全台,包含许多医师、护士与药剂师,传承医德,令人感佩。灵医会李智(Giovanni Rizz)神父倾力照顾痲疯及贫病患者,并在宜兰培植国内第一批男性护理师,也曾至监狱关怀教化受刑人。
法籍的刘一峰(Yves Moal)神父来台将近五十年,通晓国语、闽南语及阿美族语等多种语言,带领安德启智中心院生从事资源回收并设立二手书店以支持中心营运。日前他也获马总统颁“总统文化奖”的“人道奖”,以彰显他对东部海岸居民的无私奉献。
宋玉洁(Miljenka Schnetzer)修女提供独居老人及重度身障者医疗护理服务,以宗教信仰的力量抚慰病人,并提供幼稚园孩童身心照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带来温馨。
此外,获授勋的基督教牧职人员包括宣教士罗芳华(Juanelva Rose),以及亚大伟(David Alexander)与费敦礼(Daniel Freeman)两位牧师。
马总统忆及,他小时候居住于万华,时常前往天主堂聆听已故的文怀德(Remi Van Hijfte)神父讲道。文神父博学多闻且对人亲切,令他印象深刻;文神父“不跟着财富而走,而是跟着贫穷与落后而走”,总是在传教处所变得繁荣后便离开,除了万华,还曾到金山及马祖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