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明华神学院教务主任钟柏轩博士(Matthew Jones)、杨鸣章辅理主教、圣公会邝保罗大主教、大会筹委会主席曼教授。
教会学研究国际网络会议刚于香港闭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就中国基督宗教发展议题交流意见,席间亦肯定近代中国教会团体的成长。
会议于七月二十至二十四日假圣公会明华神学院及中大校园举行,本年探讨主题为中国的基督宗教及其他宗教,约一百位学者、牧者及神学生等与会。
二十日的开幕礼上,香港圣公会主教长邝保罗大主教致辞时强调教会团体需要促进社会对话与修和,尤其在目前香港社会日益分化及贫富悬殊加剧的局面。
谈到香港情况,邝大主教指本土及港独思想挑战一国两制,社会发展上亦要处理政改及房屋等问题;面对种种争议,社会人士不应非黑即白,应互相尊重,恒心对话, “应团结(unity)却非公式化(uniformity)”。
邝大主教指圣公会重视商议的精神,并一直推动对话,他表示教会团体内外的对话非一朝一夕有成果,应恒心坚持。他指社会各方不应互相对立与侮辱,教会人士应推动公益,关心心灵受伤的人,既为示威者,也为维护秩序的人祈祷。
本身是全国政协委员的邝大主教期望透过这岗位,向国家就宗教等课题建言。他指本地不同宗派向国家反映温州清拆十字架的问题,以温和方式指正不公义。
另一主礼的天主教杨鸣章辅理主教演讲主题为“天主教在今日社会服务中的身份与使命”,他指香港与内地教会共同负起爱德工作的责任,过程中应推动参与者内心的培育、提升服务平台及增强协同效应。
香港明爱理事会主席杨鸣章主教说,教会乐意与中国文化对话,更负起桥梁角色并促进人性发展,而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教会团体共负责任去帮助社会上最末后、最微弱、最失落的一群,以建设关爱社会。
他指两地教会团体一直交换相关服务经验,教会不只回应受众当前的实际需要,也让他们经验人性的丰饶。他强调教会团体在爱德工作中实践慈悲,“不只是对人好,更要帮助人发展,唤起他们的信仰去发挥潜能”。
他指教会团体在当前的中国处境下,应着眼于寻求实务方式去促进沟通,以缔造互相尊重的气氛,建立共识及共同责任。
上述会议筹委会主席、乔治敦大学的曼教授(Gerard Mannion)七月二十日对本报说,中国的基督宗教一直成长,且增长显著,亚洲将来能成为基督宗教的重心之一,包括中国及香港等地,故此教会团体与学界更应认识中国文化与灵性,及其独特之处,他期望教会学研究者发掘更多相关的当代中国题目。
与会的越裔美籍神学家潘庭卓神父(Peter C. Phan )对本报说,中梵关系备受注目,但基督宗教研究者更应关心中国教会团体本身的发展,例如支援中国教会机构的爱德工作等,跟他们分享经验。
该会议演讲题目围绕中国基督宗教历史、当代的基督宗教发展、宗教交谈、合一运动、中国传教议题等;合办机构包括乔治敦大学、圣公会明华神学院、中大天主教研究中心、台北及澳门的利氏学社等多个学术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