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的玛利诺神父总会出售该会座落港岛赤柱的会院,会方十月底离开这座拥有超过八十年歷史的建筑物。玛利诺神父继续留港服务堂区,会方在长沙湾另觅一办事处。
玛利诺神父(原名美国天主教传教会)十月五日假赤柱会院举行惜别活动,于迁出前在这个别具意义的地方与教会友好一起重聚。教区主教汤汉枢机和荣休主教陈日君等都有出席聚会。汤汉枢机感谢玛利诺神父一直服务香港教会以至整个社会。
玛利诺会香港区会长杨正义神父(John F. Ahearn)向参加者表示,这座会院标志着服务香港以至玛利诺神父本身的歷史任务。
玛利诺神父华尔实(James A. Walsh)一九三一年向传教会申请在赤柱现址兴建一座中国式会院,并于三五年落成,面积比原本所设计的细小,属中式风格,杨正义神父说:「中式建筑就如中国语言,每个角落都表达出独特心思。」
红砖绿瓦顶 战时日军徵用
谈到会院的建筑风格,杨神父形容为是在本地基调中辅以简约色彩,但保留了中国庭院的庄严与古雅。当年会院佔地二十一万七千八百平方呎,以五万四千五百港元购入,另每年租金一千元,建筑费用最少五万美元。
赤柱会院建院初期主要作为从美国新来港修士的语文学校,由资深传教士教授广东话、客家话及普通话;该会院同时是内地传教士过境香港时的歇息之所。
日治时期,这幢建筑物曾被日军佔用,由于美国是敌对盟军,日军把玛利诺会传教士都关进赤柱的营房。玛利诺神父于一九四六年收回会院,而随着一九四九年内地政局变天后,不少教会人士被迫由内地来港,会院接待了不少教会人士。
至一九七○年代,玛利诺会售出会院小部份范围以换取资金去维修整座会院,同时开放作为避静院舍;后来更用作接待内地来港接受培育的教会人士。而一九九六年玛利诺会在赤柱会院举行总会议,更为整个玛利诺会的发展添上歷史意义。
赤柱会院是玛利诺会扎根香港的标记,蕴含了传教士在该区发展的歷史,它早前获评为一级歷史建筑,这令人关注到会院日后的转变,包括能否保存其中式屋项等宝贵特色。
无论如何,赤柱会院不仅是玛利诺神父的家,它也曾是充满无数亲切问候与欢乐的地方;虽别离在即,但美好时光仍会存留在众人心中。
长沙湾另设办事处
玛利诺会香港区会长杨正义神父十月九日对本报说,他们会于十月三十一日迁离赤柱四十四号,出售物业是美国纽约总会的决定;他明白要维修和管理此庞大而古旧的建筑费用高昂,加上神父多年纪老迈,上落楼梯亦感吃力。
迁离此建筑后,会方在长沙湾租用单位,供途经香港的会士留宿,亦会在同区另址设立办事处;至于在港服务的会士,则继续在所服务的堂区工作。
目前服务湾仔圣母圣衣堂的郭积杰神父(John P. Cuff)也对本报分享他在赤柱会院的点滴。他说,过去在港的玛利诺会会士每逢週二也到赤柱会院度假,与会士一起共聚,至星期三下午便离开,返回圣堂服务。
郭积杰神父说,会院曾设有电影院,「由于当年不允许神父去电影院,有时我们会于週日晚到会院用膳后,便一起观看新近上映的电影,至週一早上各自返回工作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