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海外华人

94岁霍文玺修女返马鞍山 与旧生矿工子弟重温往事

时间:2017-07-21  来源:香港《公教报》  作者: 点击:
kkp10-11_20170723.jpg
五十年代到马鞍山传教、为矿工子弟提供教育的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修会霍文玺修女,六月底从台湾来港,与昔日的学生共聚,畅谈往事。
九十四岁的霍文玺修女现居于台湾南投县,这次重临香港,是应方济会邀请,参加马鞍山圣若瑟小学及中学的创校周年活动,又于六月廿九日与一批毕业三十多年的旧生重临马鞍山村,并一起走到圣若瑟小堂(已停用)前址祈祷谢恩。
重返马鞍山村那天早上,当霍修女与旧生重聚时,相拥而泣,她多次强调一切也是天主所赐的恩典,「感谢你们让我有机会回来,真的令我很感动,其实我没有做过甚么,是天主让我们在一起」。
霍修女生于河北保定,一九五二年在澳门宣发初愿后,五四年与同会的波兰修女文德华和两位中国修女,应方济会胡文义神父邀请,到香港马鞍山传教,是该会首批到马鞍山山上传教的修女。抵步后,一众修女在马鞍山铁矿场附近设立圣若瑟小学及幼儿园,并与矿场工作的村民一起生活。
白衣修女上山协助方济会神父传教
一九五四年、当时三十岁的霍修女首次踏足香港,开始山上的生活,她感激村民的接纳和帮助。回忆昔日生活,她坦言辛苦,「修道人早已奉献给天主,(长上)派我往哪里便到哪里⋯⋯开始时的确很艰难,甚么也没有,会院也只是空地,一切由零开始」。
四位修女在会院中,一人当院长,一位负责家务,霍修女与另一人则在学校教学。她说,教书初期没有薪水,后来政府改例要求教师必须修读师范课程,她便与刘智英修女到市区受训,两年后取得教育证书,才获当局发放薪金。
霍修女由五四年教学,至八○年离开,二十六年来一直教育矿工子弟,教授小学生圣经、中文、英文、劳作、音乐等科目,更曾当上二年级班主任。她在劳作课时会教导学生刺绣、制枕头、缝衣服等一般生活技能。
山上生活简朴,修女每天清晨五时起床,便到小圣堂望弥撒,七时吃过早点后,八时开始上课,至下午四时下课后,便返回修院朝拜圣体,又会探访村民分发救济品或在圣堂教道理。当时修女穿上长身的白色会衣,村民都称呼她们「白衣修女」。
马鞍山铁矿场七十年代中结业,村民陆续外出工作,山上人口减少;加上八十年代政府填海发展马鞍山,不少居民迁往沙田,山上圣若瑟学校的学生也减少。至八○年,霍修女离开马鞍山村。
今次重聚,年迈的霍修女仍认得眼前每一位学生,更向他们说:「很开心可以再来这里,我仍想再来。」她多次感谢校方的邀请,又哭着向旧生说:「第一感谢天主,第二感谢大家,感谢你们父母的帮忙,(当年)帮助修女来到这里,我们来的时候甚么也没有,两手空空的来,不是靠你们的帮助,难以扶持到现在。」
旧生村民谈往事
白衣修女六十年前到马鞍山传教,服务村民。多年后,旧生仍感激修女关爱邻人的精神。
五十年代,马鞍山村的圣若瑟学校学生人数众多,课室不敷应用,学生每周有两天须下山上课;至六十年代初修女扩建校舍,加上村民合力扩校,学生可留在山上上课。
六十七岁的旧生曾明芳六月廿九日与其他旧生陪伴老师霍文玺修女重访马鞍山村。她十岁随家人从广东来港,父亲在矿场工作,一家入住马鞍山村;她的祖母当年在修院当杂工,种菜和饲养家禽,她经常随祖母进出修院,更试过入住修院两年,每朝跟修女望弥撒,吃早点后上学,「修女在山上饲养了许多兔子,放学后我便到修院帮忙喂饲它们」。
毕业数十载,她仍会每年赴台与霍修女相聚:「感谢修女昔日用心照料,我亦早视她如母亲一样。」
信徒麦海泉的父亲也是矿工,她在马鞍山村长大,读圣若瑟幼儿园及小学,逢主日会到圣若瑟小堂望弥撒,「我是唱歌班,负责在经楼唱圣咏」。修女爱锡学生,但也有严厉的一面,有学生忆述那年代若有学生缺席主日弥撒,翌日便会跪操场。
麦海泉往后转到市区读中学,但主日仍会返回山上望弥撒。她感谢天主赐予该村丰厚的恩典,「修女愿意奉献一生为他人服务,教我们刻苦做人与奉献的精神」。
七十一岁的旧生林木波是马鞍山老人会主席,人称波叔,多年来他一直服务村民,包括在会内设义诊、安排慈善团体派发物资,并为已亡独居长者办理身后事。他更继承前人接办老人会,「村内愈来愈多长者,有一段时期每个月都要到殡仪馆协助办丧事」。他说,受前人启发,也希望自己能服务村民。(聪)
天主教与信义会马鞍山矿场服务村民
(本报讯)方济会伍维烈修士带同昔日在矿场传教的霍文玺修女,与三十多位圣若瑟小学及幼儿园旧生重临旧地。伍修士接受访问时指出,六十多年前方济会会士与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修会修女合力福传,现留下的圣堂、校舍、医疗室等建筑是当年修道人福传的标记。
古物咨询委员会去年把圣若瑟小堂建筑评为二级历史建筑,然而建筑物荒置多年,结构不稳固。
至于山上的信义会恩光堂,活化后发展为鞍山探索馆。信义会社会服务部就业及社区服务经理樊文韬说,「活化的不只建筑物,而是人的故事」。
一年前开始,信义会透过方济会士,联络上一些昔日山上的村民和教会人士,记录他们当年的故事并写成《矿山记忆》一书,由信义会与中华书局合作出版,预计八月推出。书中二十五名受访者包括牧师、神父、修女、旧生等。伍维烈修士肯定此访问成书工作,认为有助记下昔日教会人士在山上的工作。
马鞍山铁矿场设于一九○五年,至二次大战后开始发展蓬勃,愈来愈多矿场工人及其家属聚居山上。五十年代,方济会开展了马鞍山的传教工作,又于五二年在矿场附近建立了圣若瑟小堂,由比利时籍方济会胡文义神父管理。
五四年胡神父邀请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修会修女到山上传教,她们设立了圣若瑟小学及幼儿园,教育矿工子弟。及至五五年,方济会在山脚海旁建成圣方济各小堂以应付牧民需要,并因应学生增加,在山脚海旁建分校。教会亦为村民提供医疗和救济。
天主教会外,基督教香港信义会一九五○年亦派遣神学生到山上传教,于五二年建成礼拜堂,又陆续开办教育。
随着环境变迁,铁矿场一九七六年结束,山上的教会学校相继停办。
另外,政府八十年代发展马鞍山新市镇,原先海旁的圣方济各小堂于八四年拆卸;在山上服务多年的修女亦于八六年离开,至于圣若瑟小堂则于九九年停用,业权现已归还政府。

樊文韬说,日后计划邀请修历史的大学生开展口述历史工作,访问马鞍山村民。他说,现时在马鞍山村居住的八十多户共二百多人,当中约三分一人为矿工后代,透过保育和教育工作,可以保留矿村历史。 

上一篇:立法会议员遭褫夺资格 信徒团体指不尊重民意下一篇:思展艺能高才尽演2017 才艺表现决赛缤纷万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河北保定非官方教会十名神父被带走和“失联”
河北保定非官方教会十
当局要求教会禁未成年人进堂,否则不让开堂及接管孤儿院
当局要求教会禁未成年
闽东教区郭主教被驱逐出主教府,露宿街头;多位神父和老人家也无家可归
闽东教区郭主教被驱逐
以「独立」压制中国教会,同时欢呼中梵协议
以「独立」压制中国教
郭希锦主教:情愿被打压也不加入爱国会
郭希锦主教:情愿被打压
天津教区李思德主教逝世
天津教区李思德主教逝
教宗周三公开接见:合一并不消除合法的多样性
教宗周三公开接见:合一
宣化教区崔泰助理主教及副主教再次被政府人员带走
宣化教区崔泰助理主教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