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香港讯】当「#MeToo」运动席卷全球,更当选为《时代杂志》二零一七年年度风云人物封面,却有香港名人响应运动时遭网民及专栏作家质疑。有专家认为,香港虽然先进,但对性侵事件仍是很保守。更有教会机构社工提醒受害人,要有心理准备面对负面批评,免再遭伤害。
「明爱晓晖计划──童年创伤辅导服务」社工何艳芬跟天亚社表示,「#MeToo」虽然给遭性侵者发声的机会,但她劝喻受害人在社交媒体发放这类非常私隐的讯息前,最好先征询辅导人员或社工的意见,才作决定。
晓晖计划有十四年辅导童年性侵犯幸存者的经验,他们成立了三个持续性的心理剧心理治疗小组,协助服务对象成长。
何艳芬提醒受害人在网上揭露被性侵犯事件时,要有心理准备面对负面批评,免遭第二度伤害。
「#MeToo」运动于二零一六年在美国开始,鼓励遭性侵者说出被伤害的经过。运动于今年因有美国女星爆出遭荷里活监制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藉拍摄电影性骚扰,而得以发酵。运动后来更延伸至欧洲甚至全球和不同界别。
「#MeToo」在港受质疑
但在亚洲地区,运动却未见有相同效应。
香港女子跨栏冠军运动员吕丽瑶响应运动,公开儿时遭教练性侵犯的经历,事件引起香港社会哗然。她的做法在香港如投下一枚炸弹,引起社会和政府官员的关注。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盛赞吕丽瑶「有勇气」,还责成警务处处长跟进事件,但强调要受害人先报案。
亦有明星、区议员和运动员跟从,在网络上讲述遭非礼或暴力对待的经过。
香港赛马会亦公开证实,有青少年马术队员遭性骚扰,并称已解雇涉及事件的骑术教练。而吕丽瑶提及的教练亦遭受雇的学校解雇。
然而,事件并非一面倒的正面,吕丽瑶、明星和区议员的勇气,并没有得到所有香港人的认同。
吕丽瑶在公开事件后,被网民质疑其做法,为何只是单方面公开事件,而不去报警追究加害者,认为这是对教练「未审先判」,对当事人不公平。
香港知名专栏作家陶杰亦在网上反讽指,只须单方面贴张自拍照,便能令很多人变成「韦恩斯坦」等加害者,提出对运动的质疑。他的言论在网上获得不少人支持。
香港湾仔区区议员杨雪盈也有响应「#MeToo」运动,把自己被非礼的事件在网络披露,但换来却是网民嘲讽,「以后看到她要掉头走」,免被她诬告非礼。
她对天亚社说:「当初在网上发布时,也预计会有负面批评,因为明白到在网上批评是很便宜,而且可以很刻薄,不用负责。」
华人地区对性话题避讳
杨雪盈认为,香港女性被非礼的情况并不罕见,却很少人愿意说出来,「因为受害已很难受,还要被社会质疑,好像在区议会跟警务处处长开会讨论香港妇女遭性侵的问题。但他的回复都是加强女性教育,但是否就是女性出问题?」
她慨叹运动在外国获得支持,香港响应的人寥寥无几。
香港首间性暴力危机处理中心「风雨兰」总干事王秀容对天亚社表示,香港虽然较台湾和澳门好,已有人响应「#MeToo」,但实行起来还是有困难。
她说:「香港作为华人社会,对性话题还是避讳。加上男权至上,往往把性侵事件归咎于女性身上,指责是她们活该。这样的文化令到女性更没胆量把事情说来。」
但她还是鼓励更多受害者站出来,打破指责文化。「像『#MeToo』运动出现后,听说很多男士开始感到害怕,以往他们可能言语上侵犯女性,或毛手毛脚,以为没事,现在知道是有后果的,不会乱来。」
专门研究性别政治的香港专上学院人文、设计及社会科学部讲师陆洁玲对媒体说,「#MeToo」能够在外国成为一场运动,需要周围的人对站出来的人采取欣赏、支持的态度,肯定她们,强调正面的回响非常重要。
【完】天亚社英文新闻:
Hong Kong split by drive to report sex abuse
https://www.ucanews.com/hong-kong-split-by-drive-to-report-sex-abuse/81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