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稿)最近初中中国历史科的发展引起关注——课程发展议会亦透过专责委员会检讨初中中国历史课程,并已分两阶段咨询公众。
目前中学可选择于初中中史「宗教概说」范畴教授宗教历史,包括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播概况。上述咨询首份文稿建议设「基督教再度来华与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选项。
然而到了第二份文稿则删去有关明代传教史的内容。
有教育工作者对删去宗教史内容感可惜,因为其中联系到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历史,也带出本地宗教办学团体的背景。
现行课程
初中中史科课程把基督宗教在中国传播的概况,安排在课题二的「宗教概说」内,建议于中学三年级教授,提供五节让学生认识中国祭天祀祖的传统,以及认识基督教(整个基督宗教)、佛教、道教、回教各个宗教在中国传播的概况,并可配合公民教育及品德教育。
建议改动
专责委员会于二○一六年首份咨询稿建议,中二中史课程大纲的明朝历史部份,可设「基督教再度来华与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选项供教师选教,惟二○一七年的第二阶段咨询稿中则再没有相关选项,有关宗教史的内容,则只有秦汉时期的佛教传入与道教形成。
基督宗教来华
不少学校以至教科书概述景教传教士唐代来华至近代发展的历史,至于明代的传教史中,耶稣会利玛窦神父(Matteo Ricci,1552- 1610)等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后,传入西方科学,也把中国经典带到西方,并引领徐光启等士大夫皈依公教;来自英国的基督教马礼逊牧师(Robert Morrison,1782- 1834)同样经澳门进入中国,翻译并出版中文圣经,也向华人传教。
中史老师怎样看?
恩主教书院中史科老师黄家梁对删除基督教再度来华选项感可惜,他指中外交流史能扩阔学生视野;当学校具备宗教背景,能以校园内的宗教气氛去唤起学生兴趣。
黄家梁指利玛窦带入西方的知识与科技,对中国历史亦见重要,因此有意见希望课程更重视文化与宗教史。
宗教教育工作者怎样?
明爱宗教及灵性生活教育事务组主任陈乃国博士认为,基督宗教在香港扮演重要角色,传教史能唤起本地学生的兴趣。
陈乃国说,香港学校具备优势去教授基督宗教明代来华历史,因为澳门有马礼逊墓园及与利玛窦相关的建筑,方便学生实地考察。他指课程重视治乱兴衰的同时,也可响应学生对宗教与文化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