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普世博爱运动(澳门区)及天主教澳门教区社会传播中心邀请,国际表演艺术团「绿新青」(Gen Verde)上周三至五(18至20日)假利玛窦中学举行工作坊,并于周六(21日)晚与工作坊参加者同台演出。
继2016年应特区政府的邀请,今次是「绿新青」第二次访澳,为澳门15至25岁的青年举行有关歌唱、敲击乐、舞蹈和戏剧等的工作坊,逾70位来自澳门、香港和广州的青年参与,学习艺术团的各种技艺。
「绿新青」乐队经理人莎莉.麦亚里士打(Sally McAllister)表示,今次开办的四个表演艺术工作坊,与以往于全球举办的工作坊一样,目的期望年青人能在参与工作坊与演出后,能对未来怀有希望和喜乐,并将此两个重要元素带到现实生活中。她又认为,虽然工作坊和演出有强烈的文化艺术和时代气息,但绝对不能与信仰元素割裂。
经过三天的彩排与训练,参加者上周六与「绿新青」的团队导师一起在何黎婉华庇道剧院进行演出,超过650人出席欣赏。当晚合共演唱英文、意大利文、韩文及普通话等19首歌曲,全部均由乐队原创,部份演出歌曲亦曾于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及世界多个地区演唱。
另外,歌曲题材丰富,当中更是把真实情景和经历融入其中,包括战争所带来的难民问题、南北韩关系、一名于阿尔及利亚被绑架和杀害的神父留给家人之家书等等,以带出今次整个「绿新青」工作坊与演出的主题——「爱与和平」。
澳门教区李斌生主教于表演完结致辞时,对「绿新青」表示赞赏和感谢,指出歌词带出「愛與和平」的信息,并透过音乐、歌声、舞蹈的美,让整个演出转化成为一个美丽的祷告:「此祈祷是向上主的哭诉,在人间种种的罪恶,但借着如此的哭诉,依靠天主的力量能重新开始」,从而战胜一切的困难。
参加者:感受到「绿新青」更多的爱
不少参加者也不约而同表示,能与来自不同地区的人齐心合力、彼此信任和打破语言界限,共同在舞台上表演,是很不可思议的事。
圣若瑟大学的社工学生吴嘉丽表示,音乐能凝聚不同国家、肤色、宗教的人。这位需要轮椅辅助出行的她提到:「对我来说,场地上的不便是我在工作坊中最大的挑战。不论是练习场地或是表演舞台,都是梯级处处,幸好有热心的同学和工作人员的帮助,我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作为音乐爱好者的嘉丽以「奇妙」来形容是次演出的整体氛围。她认为,音乐能团结所有人,共同合力去完成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我想此活动影响了我的思想,让我学懂了人与人之间其实并不需要甚么,只懂得互爱共融,便足够了」
利玛窦中学的吴静儿,已经是第二次参加绿新青的工作坊。喜欢舞蹈的她连续两次都加入了跳舞工作坊,并参加演出。被问到她为何再次参加时,她提到「绿新青」那份热情十分吸引,而且学到很多东西,并感受到她们更多的爱。她补充指,虽然两次演出有不一样的经验,但她们(绿新青)的热情没有变过。
参加戏剧工作坊和表演的高乐瑶表示,戏剧使她尝试站在他人角度。虽然乐瑶只演出了几分钟,但她说:「每个人都是主角」。她认为每个角色都使演出更完美。她与静儿不约而同表示,她们很享受舞台。
另外,一位来自广州的青年教师认为,是次工作坊和演出给年轻人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接触更多新事物,重新去认识自我。
「绿新青」于六十年代、由一个女性组成的国际表演艺术团成立,乐团风格因应不同新成员的加入而变化。组合现时有超过20名成员,分别来自全球15个国家。她们组团至今,已在全球举行逾1500场演出和活动,更以九种语言发行达70张专辑。
「绿新青」在过去50年曾多达150位成员,但她们的核心价值始终如一,为全球的和平、对话与合一这个文化而努力。她们向所有人大胆提出一个挑战以及答案:要改变世界,就要此时此刻改变自己。
是次「绿新青」在澳的活动蒙天主教澳门教区、天主教澳门教区社会传播中心、普世博爱运动、利玛窦中学、化地玛圣母女子学校、苦难善耶稣善会及澳门明爱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