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仪是什么?
圣教礼仪是基督奥迹的庆典,特别是逾越奥迹的庆典。在礼仪中司铎是执行基督司祭的职务,以有形可见的标记表示并实现人的圣化。同时,在礼仪中,是基督的奥体,即头和肢体,实行对天主的公开敬礼(参看天主教教理简编218。以下简称简编)。换句话说,教会的礼仪就是履行我们人类得救的工程。原来教会本身既是属人的又是属神的,是有形兼无形,表现于行动,潜心于默祷,行动是现世的,目标是来世的(礼仪2-7)。它具有高度的神圣性和超性性,不可与俗世间的任何礼节或演艺行为同日而语。因为教会的礼仪一方面是对人的圣化,另方面是对天主的敬礼。而且在礼仪中,天主三位都在工作:圣父在子内降福我们,将圣神倾注在我们心内;基督自己临在于礼仪行动中,分施圣宠给信徒;圣神使基督的救世工程在会众身上实现。在礼仪中全体会众都是礼仪执行者:平信徒在圣祭中奉献自己,主教司铎则以基督身份in persona Christi行事(简编221-223,235)。所以,礼仪就是行使耶稣基督的司祭职务。(法典834条)
总之,在礼仪中有基督的临在:1在弥撒圣祭中,祂一方面临在司祭之身,[祂曾在十字架上奉献自己,而今仍是祂借司铎的职务作奉献”;2另一方面,祂更临在于圣体形像之内;3祂又以其德能临在于圣事内,因而无论是谁付洗,祂临在于自己的言语内;在教会内恭读圣经,实为基督亲自发言。4最后,几时教会在祈祷歌颂,祂也临在其间,正如祂所许诺的:“哪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礼仪7)
2.教会训导当局对神圣礼仪有什么规定、什么要求?
教会礼仪既如此神圣,如此超越,教会对礼仪的执行人员(人灵牧者)的要求很严。首先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事,不仅要使礼仪行为有效、合法,还要设法使参与的信友获得实惠(参看礼仪11)。
教会已有明文规定,管理礼仪(即制定、审查、批准礼仪)权只属宗座及依法律规定属于主教。其它任何人士,即便是司铎,也不得擅自增、减或改变礼仪的任何部分(礼仪22)。更要求圣职人员必须接受礼仪训练,了解礼仪神学、灵修及牧灵意义,学习遵守礼规,虔诚度礼仪生活,并使信友分享礼仪生活(礼仪15-18)。法典还要求主教应特别防范,勿使流弊潜入教会的圣事、圣仪、敬礼等。(法典392,2项);又要求修院要为修生教授礼仪课程(法典252,3项)。这就不难看出教会如何重视礼仪了。因为礼仪是人灵获得救恩的庆典。(参看简编219号)
礼仪与圣乐可说是教会的生命的标志,没有礼仪和圣乐,教会就成了僵尸一具。暂且不谈旧约时代的加音亚伯尔的祭献,诺厄、梅瑟、圣殿、全燔祭、赎罪祭,就从圣母献耶稣于圣殿开始,耶稣十二岁在圣殿讲道、约旦河受洗,四十天严斋、抵抗魔诱……哪一件事不是礼义行为?耶稣自己的俯首至地祈祷(玛26:39)、屈膝祈祷(路22:42)、伸手抚摸(谷1:41)、举手降福(路24:50)拿起饼来,祝福了,递给门徒说:……(玛26:26;谷14:22)是礼仪;宗徒时代的团聚,擘饼,祈祷(宗2:42;12:12)、宗徒们的覆手,举手祈祷(弟2:8;6:6)、聚集在一起吃主的晚餐(格前11:20,33)都是礼仪。从历史上看,宗徒时代、教父时代,以至世世代代,直至今日,礼仪越发展越普遍、越细致、越隆重、越神圣、要求越严格。
3.我们现实的礼仪生活是怎样的呢?
很不幸,圣部近年来悲叹地说,“世俗思想、自由主义已侵蚀到了教会的心脏。”这心脏不就是是指神职人员、指度奉献生活的人员吗?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教宗真福若望保禄二世,就在《真理的光辉》通谕中喊出了:“天主教的道理在今日环境中,频临歪曲或否认的危机……。把人的自由,在本质上和其形成要素上,与真理割断关系……。对教会的若干训导,干脆不接受……”(通谕4号)。
什么是世俗思想呢?世俗思想就是耶稣说的 “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若15:18) 那句话里的“世界”;也是保禄、雅各伯、伯多禄所痛恨的世俗:“要与基督同死于世俗”(哥2:20)、“与世俗友好,就是与天主为仇”(雅4:4)、“摆脱世俗的污秽以后”(伯后2:20)。那么什么是自由主义呢?语言大典对自由主义的解释很符合我们的实际:“脱离常规、脱离传统和教条。”换言之,教会的自由主义就是不守规矩,即:不按教会常规、不按教会传统、不按教会教条行事。教条一般辞书上的解释是:宗教上要求信徒们绝对信守的信条,咱们自己通常称“信德的道理”,神学上称“信理dogma”。哈!脱离信德的道理,其含义是什么?可不畏哉!
现在来看看现实:穿着拖鞋、背心进堂,大有人在;圣体台前不打扦,极其普遍;有人硬要教友站着领圣体,不给跪着领圣体或用口领圣体的人送圣体,并非罕事;不穿祭披作弥撒者,时有所闻;弥撒中摇摇晃晃、东张西望者,随时可见;自己做了弥撒不亲自送圣体,而让平信徒去送圣体;主日、大节日,教会要求弥撒日课要咏唱,是想想有几位神父能唱弥撒,唱日课?礼仪日历明确规定,大节日不得举行亡者弥撒,有人,照样举行;不同礼仪日应用不同颜色祭服,有人不管不顾,常年都是一色服。这还算得上是守教规的天主教吗?教会训导明文禁止随便改动经圣座批准的礼仪中的法定经文,圣道礼后的法定结语是“以上是天主的圣训”,而现在现实礼仪中,随处可以听到“以上是基督的福音”、“以上是天主的福音”、“以上是耶稣的福音”、“以上是天主的圣言”、“以上是天主的话” ……如此等等, 五花八门,各显其能。甚至弥撒中插入舞蹈,亦非绝无仅有。这些人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达味圣王迎接约柜时尚载歌载舞;有人把圣体随便端在桌子上,围着桌子分享圣经;有人不穿祭服,只挎领带,要人围着餐桌坐下做弥撒,竟说什么耶稣第一台弥撒也是坐着做的,有何法纪意识。难道昔日女孩十五、六岁结婚是常事,今日也要让十五、六岁女孩结婚吗?什么逻辑?究其原因,则曰:人家老外都这样做、这样说。可怜呼!惭愧否?对教会的训导,或是熟视无睹,或是对礼仪的规定要求,一无所知,不是随心所欲,便是盲目模仿他人,随便增、减、改变神圣礼节,甚或有人说,这是为了活跃气氛,礼仪不能呆板,死气沉沉,难道救恩圣事是在搞娱乐活动,是演剧,促热闹?更有甚者,竟公开不让教友在圣堂通功念经,要念经回家去念,不知这样的圣职人员自己在堂里念经不念经,拜圣体不拜圣体!!无可奈何的教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恨在脑里,怨声载道。有教友竟说气愤地说,我看那样的弥撒就不是弥撒,奈何奈何!!我曾听到一位来自境外的老年修女,望了内地一位神父按照礼规作的大礼弥撒后,激动得感慨地说:几十年了,今天我才望了一台真正的弥撒。这句话,反映出了她本人和不知多少人的无奈心情!可不悲夫!还有一位老外说,我今天望了这台弥撒,好像做了一次避静。这说明什么问题呢?难怪教会训导当局指出了:不按礼规举行圣礼,“是伤害教友的权利”;(见1970年9月5日圣部《关于正确执行礼仪宪章的训令》
4.教会对此现状持什么态度?
训导当局,圣事部多次呼吁,频繁下文,效果有限,终于发出令人肠断的哀鸣:“有人不按礼规举行圣祭,把圣事当儿戏,拿自己当演员,演的不是基督而是自己,随心所欲;教会没有看守所、没有禁闭室,完全凭个人良心,不按良心办事,其奈我何!”(大意)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圣部的哀鸣、通谕的悲叹,绝非针对我国教会,我国神职人员,本质还是比较好的。不幸的是,缺少上文2号所提到的礼仪宪章和法典所要求的礼仪教育和训练。责任不在单个神职人员本人身上,而在修院、在主教。因为修院不设礼仪课,主教不去过问。无所适从的司铎,只能说出那样令人无奈的话来:“人家老外这样做,这样说!”问题就在这里!我亲身接触过待圣的司铎,礼仪一窍不通,一无所知,据说还都是留学生,其后来的情况可想而知。我亲眼还看到一位高级圣职人员圣体台前不打扦,问他为什么,他竟答说,“人家老外说的不用打扦。”哈哈!哈哈!一位负责教区的高级神长,竟说出这样的话来,真不知汗颜!
5.教会训导当局关于礼仪曾有过哪些文件?
梵二后的文件不下一二百个,大家熟悉的《梵二文献》仅仅只收集了十六个。直接关于礼仪的文件也不下二十多种。兹就其要者,摘录如下,仅供参考。
一、1964年9月26日圣部《关于认真执行礼仪宪章》
Inter Oecumenici的训令择要(编号系原文编号)
10.地方教会当局,也只有他才有权以合法的法令,促使该文宪所规定的一切条文,付诸实行。
11.礼仪上的各种礼节必须以至诚的心举行。因此:
a.红文必须认真遵守,礼节要庄严,并要在教会高级上司的严格监督下进行。
b.各级神职人员:执事、副祭员、读经员以及管理员、讲解员、歌咏队,均应经常实习各自的礼节动作。
15.主日及大节日的弥撒应当咏唱,所有在场的司锋都应参礼。并且凡距离太远的司铎,也都应参加。
2I.批准普世通用的礼书,以及为普世教会的礼仪,和批准地方教会有关礼仪的议案,权属圣座。
37.在司铎短缺的地区,在主教许可下,主日或大节日执事或平信徒可以举行圣道礼。程序和当日弥撒中的圣道礼相同;书信、福音、圣歌。执事主持时可布道;信徒可宣读由主教或本堂神父所指定的讲道词。
二、有关礼仪宪章的训令,1967年5月4日
Tres abhinc annos:
礼仪宪章第22节第一、三号规定:“管理圣教礼仪,只属于教会权力之下……,因此,任何其它人士,即便是司铎,决不得擅自增、减或改变礼仪的任何部分。”教长(不管地方教长或修会教长)在天主面前有严重责任,保证这条法律认真遵守。这对教会的组织和生命,神职人员和平信徒的主动配合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三、关于礼仪圣乐的训令1967年3月5日
Tres abhinc annos:
7.在隆重的礼仪中,应尽量咏唱要求咏唱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应由司祭和群众应唱的部分。
8.咏唱者应擅长音乐,特别是难度较大的咏唱部分,或在录制录像、电视、广播时,更应由善唱的人咏唱。
9.只要符合礼仪精神,任何种类的圣乐都不禁止。
10.根据节日的等级和性质,礼仪举行的形式应该多样化。
11.只要有条件,在较大的节日礼仪中,咏唱音乐越雄壮,礼节越隆重就越好。
27.感恩祭,尤其是主日、节日,弥撒应该咏唱(Missa in Cantu),甚至当日可唱数次。
52.为了保存圣乐的遗产,并为了真正的促进圣乐的新形式,在修道院,在男女修会的初学院或书院,以及其它教会机构与学校,应该重视音乐教育和实习。首先要推动平调俄咏(Cantus Gregoriannus)的研究和实习,它应是发展圣乐极重要的基础。
55.为了给某一传统名曲配方言词,即使配译的词句与法定译文不尽相同,只要忠于原文,地方当局有权决定是否可以使用。
65.乐器独奏可在主祭进堂时,献礼时,领主时进行。
66,将临期,四旬期、圣周主日禁止乐器独奏。
四、关于敬礼圣体的训令1967年5月25日
Eucharisticum Mysterium
28.参与主日及节日的前夕弥撒,可满本日参与弥撒的责任,须得到宗座许可。本堂神父应向教友讲明这种许可的意义,绝不意味降低主日及节日的意义。许可的目的专为照顾因故不能参与主复活奥迹的人。在这样的弥撒中,必须有讲道和信友祷词。参与前夕弥撒的信友,即便早晨已领圣体,前夕弥撒中仍可领主。
31.弥撒中送圣体的主要人是主祭。其他神父或执事可以协助,送圣体未完,不得结束弥撒。
32,领圣体的方式:
A.按照传统方式,可以跪领,可以站领。主教团可根据环境,首先是考虑参礼教友的人数,其次是根据圣堂的建设结构和布置情况任选一种方式。
B.跪领不再需要行敬礼,因为跪下本身就是敬礼;
C,站领时,即排长队前行领圣体时,在领圣体前必须先行打扦致敬礼。此致敬礼可在适当时间和适当地点进行,以不影响前进或退回的人群秩序为准。亦可在排队以前就地进行,先打扦后再去排队。
45.弥撒礼规,必须忠实遵守。任何人,即使是司铎不得任意增减,或改变礼仪的任何一点,主教、主教团只能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作某些适应。
53,供圣体的祭台,应当显著,以便私人朝拜。建议供圣体的祭台应与大堂正厅分开,尤其是经常举 行婚丧礼的圣堂,其次是因艺术或名胜古迹,经常有人参观的圣堂。在有供圣体柜的祭台上,只要圣体柜不很大,也可面向教友作弥撒。
60.弥撒后举行圣体降福时,应用本弥撒中祝圣的圣体。弥撒后祝福礼念:“请赞美上主,感谢天主”。不用“弥撒礼成”。
62.在常期供圣体的圣堂内,每年应举行数次明供圣体(圣体降福),让教友怀着更深厚的感情和虔诚,朝拜这一奥迹。
63.注意:举行圣时或其它情况,较长时间明供圣体,主祭、辅祭人员,可在供上圣体、献香之后离去,这时信友可向主基督念经,恭听读经,也可讲道,唱圣咏,圣歌,还要保持片刻静默。到念信友祷词以前,主礼和副祭人员照常规来到祭台前,主礼念信友祷词前言。……接唱Tantum Ergo...
五、关于弥撒的训令1969年5月15日
Actio Pastoralis Ecclesiae:
11.祭台用品:十字架苦像、台布,蜡台,弥撒经书,圣体布,圣血布、擦手布、送圣体圣盘,圣爵、圣盘、圣体盒。
祭服:领布、大白衣、圣索、圣带、祭披。注意:领布、圣索可根据大白衣的设计式样,决定用或不用。
礼节中的姿态:应全守礼仪红文和弥撒总论,不得随意改变。在行礼节时,凡独出心裁,标新立异的个人,都是玷污自己的司祭身份,扼杀自己的司祭职位,使司祭职失掉意义。
六、关手送圣体的方式1969年5月26日:
Memoriale Domini:
1.用手领圣体是许可的,但不能排除传统领圣体的方式。用手领圣体,先要经过策略性的教理训练:要懂得为什么要用手领、要对圣体表示神圣尊敬、要明白主圣体的临在,要排除一切俗化思想。
3.平信徒用手领圣体,决不意味圣体成了一般饼,或其他什么圣物,而是要使教友进一步认识自己作为神圣圣体奥迹成员地位的崇高,从而提高自己对手所触摸到的主的圣体圣血真实临在的信仰。
4.关于领圣体方式,还是以传统方式为准,无论是由司铎或执事手中接领,或是由圣体盒中取领,领圣者都得当时当地领吃,同时,在司铎说:“基督圣体”之后,要答“阿们”。
5.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得注意不要让圣体碎屑掉落地上。
6.蘸沾了圣血的圣体,绝不能放在领者手中。
7.主教得到圣座许可,引进手领圣体时,应先向圣部呈上报告,等六个月后,才得实行。
七、关于兼领圣血的训令,1970年6月29日,
Sacramentali Communione
5.实行兼领圣体圣血的信友,应接受兼领意义的教育。
6.参看弥撒总论(114-151)。
八、关于正确执行礼仪宪章的训令,1970年9月5日:
Liturgiae Instaurationes:
神圣礼仪改革的目的,是要促进牧灵工作,而牧灵工作的顶峰和力量的泉源正是神圣礼仪。礼仪是基督逾越奥迹生活的向导,丰富的经文和多变的形式,使弥撒的礼仪可以适应一切环境和各种思想文化,以及各种形式的聚会。因而不需要任何其它随意的改变,随意的改变,只能弱化礼仪的生动感人及灵修的效果。
有个别人,出于自己的独创而擅自改变,增加或简化礼仪,有意与改革的基本精神相违背。主教应当负起责任,要监督指导,有时还要纠正,并以身作则执行真正的礼仪改革,主教要执行礼仪准则,尤其是弥撒总论所提供的准则。
感恩祭是教会生活的中心、合一的标记、爱德的纽带。为了确保感恩祭的正确和有纪律的举行,应牢记下述规定和指导原则:
1.现行的改革,是根据礼仪宪章定下的:“礼节应表现高贵的简朴,简短明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要适合信友的理解能力,一般而论,应不需要许多解释”(礼仪:34)简化不得超过限度。简化绝不是“非神圣化”(desacralisaio)也不是“俗化”(saecularisatio),礼仪仍应保持它高度的尊严和神圣特征,司铎应知道:私自改革神圣礼节,是伤害教友的权利,表现个人主义,私人癖好。而神圣礼仪却是属于整体教会的。司铎是代表整体教会,只能服服帖帖地照办,按照圣统身份为天主及弟兄们服务。他是“基督的忠实服务员及天主奥秘的管理员”(格前四,1)
2.在礼仪聚会中,圣经应享有特殊的荣位。读经是天主向他的子民讲话,基督自己在宣布福音。因此:
A.读经不能以任何作家的文章、讲话替代;福音讲道(homilia)是对天主圣言的解释,它是神父的职责,平信徒不能代替。
B.圣道礼是感恩祭的准备,与感恩祭构成一个统一的敬礼行为,不能分开。
3.礼仪中教会编写的经文,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替换、增加或删除。
A.特别是弥撒常典中的法定译文语句,绝不容许改变,即便是咏唱进堂式、致候式、忏悔式、感恩经式、欢呼词式、最后祝福式等,也只可在礼仪中所提供的各式中选用。
C.弥撒中的圣乐,必须能导向恭敬天主,引人入“圣”,又要与所举行的奥迹符合。(如:将临期 与圣诞期不同;四旬期与复活期不同等。)(乐器要慎重选择,乐器不宜太多,声音不能太大。).
F.弥撒当中,司铎可在下列场合插入几句说明的话:1、开始时,2、读经前,3、颂谢词前,4、遣散礼前。
4.感恩经是主祭专念的,其它任何人不得代念。
5.分送圣体的职员是司铎和执事。在司铎短缺的地区,主教在得到圣座批准后,可指派其它人员。
6.特别要注意祭服、祭器、圣堂的装饰。
A.各级圣职人员的统一祭服是大白衣。
B.不穿大白衣而只穿会服或长衫(Talaris)佩领带参加共祭是弊端。不穿大白衣举行弥撒或参与其它圣礼(如:晋铎覆手)都是禁止的。
7.使用传统以外的祭服材料或式样,主教团应向圣座申请。
九、关于弥撒外对圣体的敬礼,1973年 6月21日
Eucharistiae Sacramentum:
21,用舌头领圣体的古老传统应予保留。主教根据自己的判断,可以在自己的教区内规定用手领圣体,但需圣座批准。并要保证不降低对圣体应有的尊敬。
84,堂内明供圣体或圣龛内供圣体前统一行单膝打扦礼致敬。
85.用圣体光显供圣体时,须点燃六或四支蜡,并必须用香;用圣体盒显供圣体时,两支即可,用香随意。
十、关于平调圣歌1974年4月,
Jubilate Deo附函
礼仪改革绝不是否定过去,而是要认真地保存并促进过去的礼仪,要培养过去礼仪中具有宗教文化、艺术价值和体现信友团结的成份,并把它们继承下去。
Jubilatc Deo《请向天主欢呼》歌集,是最低限度的平调俄咏(Cantus Gregorianus)的使用。它可以促进信友团结,特别是不同语言,不同国籍,不同种族的信友团体之间的团结和亲如手足的和谐,并与过去的传统保持协调一致。圣座建议:“在隐院、修道院、会院特别应把平调俄咏当作特殊的、和具有高文化、高教养特征的咏唱祈祷形式保持下去,并常使用。”
在教区和全国内教授圣乐和教理时,要重点教授信友学会Jubilate Dco歌集中的拉丁圣歌,尤其在上述修院内。为了使大家能懂得圣歌内容,可把方言译文附加于后。
十一、主教礼书
Caeremoniale Episocoporum:
34.司仪员(Caeremoniarius Magister)、举行隆重礼仪时,尤其是主教主持礼仪时,应有司仪员,负责准备并指挥礼仪的进行;司仪员必须熟悉礼节,精通礼仪的历史和礼仪有关规定,同时也要熟悉牧灵事务,懂得怎样使神圣礼仪起到促进信友有效的参与。司仪应严格遵守礼仪规则。
35.司仪要非常细心,虔敬地、耐心地指挥一切。举止要严肃、庄重。
36.司仪或穿大白衣,或穿黑袍加小白衣。
50.司祭所(Presbyterium)是主教司铎举行礼仪的场所,应与教堂大厅分开,以显示圣职人员的特殊职务;司祭所应当宽敞,并应设有为参礼人员及辅礼人员:用的座位或长登,在举行礼仪时,未穿祭服或长袍加小白衣的人员不得进入司祭所.
51.讲道台(Ambo),专供讲道、宣读福音、咏唱巴斯卦赞歌之用。司仪、乐队指挥等人应另设位置,不得登上讲坛。
5更衣所(Secretarium)是一个专供神职人员穿换祭衣的宽敞大厅,应与司祭所分开,参礼人员由此列队开始进堂式,
——司祭服饰——
65. 任何等级的神职人员,通用的祭服是:领布(Amictus)、大白衣(Alba)、和圣索(Cingulum)、领带(Stola)。领布和圣索可根据大白衣的设计决定用否。大白衣不得用小白衣代替。
66.弥撒和与弥撒紧接连的礼仪的本有祭服是:大白衣、领带、祭披(Planeta)。
副祭员、读经员及其它副礼人员的服装应是长袍加小白衣或由主教(团)规定的服饰。
园衣(Pluviale)用于弥撒以外的隆重礼仪,如:圣体降福、为亡者举行“安所礼”、游行、隆重祝福礼等。
67.执事的祭服是:大白衣、领带(从左肩斜挎右肋下)和执事褂(Dalmática)。执事褂视情况可用可不用。
——敬礼的表示法——
68.A.点头礼(lnclinátio Cápitis): 表示敬礼,用于以下场合:念到耶稣圣名、玛利亚圣名及本礼仪中所庆祝的圣人圣名时。(参看弥撒总论);
B.鞠躬(Inclinátio Córporis):用于以下场合:向未供圣体的祭台,向人和物奉香前后。(参看弥撒总论);
69.单膝跪拜,俗名打扦(Genufléxio):用于以下场合:来到、经过、离开圣体时;圣周五、复活前夕礼仪开始后,凡来到、经过、离开十字苦像时。(参看弥撒总论)。
70:上述点头、鞠躬、打扦,凡在礼仪中,手持礼仪用具(如持蜡、打十字、提吊炉,高举福音等)均免行。
71.经过或来到圣体台前时,均宜打扦;但列队前行,经过供圣体的圣龛时,则免行敬礼。
72.凡来到、经过或离开祭台时,如无圣体,一律行鞠躬礼,有圣体则打扦。
73.主祭和共祭者,弥撒前后,都应口亲祭台。共祭人过多时,其它人统一行鞠躬礼。隆重举行晨祷和晚祷礼,来到祭台时,也要前后口亲祭台。不用口亲而用其它礼时,应由圣座批准。
74. 一切礼仪中,宣读福音时,全体起立,面向福音。
执事手捧福音登上读经台时,吊炉和点燃的蜡台前行。
执事合掌向教友致候;然后左手扶圣经,用右手姆指先在福音的首句,后在自己额上、口唇、胸前各划一个十字,同时朗读或唱“恭读圣O 0福音”主祭和群众都照样作。执事向福音三次奉香,先中间、再左、后右,每次两甩。
福音读完,将福音拿到主祭跟前,让主祭口亲福音,或执事自己口亲。
无执事时,一位司铎代替执事,照例,向主礼主教求降福。
75.日课中,念唱福音圣歌:赞主曲(Benedíctus)、谢主曲(Magníficat)及夜祷曲(Nunc timíttis)时,全体由额至胸、由左肩至右肩划大十字圣号。
76.礼仪中凡来到、经过、离开主教(或主祭)时,均应向主教(或主祭)行鞠躬礼,
77.若主教座位放在祭台后面(即圣龛与祭台之间),一次敬礼即可,既向祭台,又向主教。‘
78.司祭所如果有多位主教,只向主祭致敬。
79.迎主教进堂时,一位资深的神父在堂门口迎接,并向主教递圣水刷,主教向教友洒圣水。
81.主教穿礼服参与礼仪时,两旁应有穿祭服或穿长袍加小白衣的司铎或执事襄礼。
——奉香礼——
86,弥撒中在下列场合用香:
a.游行进堂时;
b.弥撒开始时向祭台奉香;。
c.宣读福音时;
d.奉献礼时:给礼品、祭台、十字、圣髑、主祭;然后给共祭者、辅礼、群众。
e.举扬圣体圣血时;圣体降福开始时;唱Tantum Ergo时;司铎捧圣体降福时。
87.按礼本祝圣教堂或祭台时;祝圣圣油后,送回圣油时;殡葬礼仪中。
88.此外,二月二日献耶稣于圣殿;圣枝主日;建立圣体大礼弥撒;复活前夕;圣体圣血节;隆重迁送圣体;隆重圣体游行。
89.隆重举行晨,晚祷礼中,唱赞主曲或谢主曲依次向祭台、主礼、教友奉香。
90.主教添香时,如在座位,坐着添香并划十字降福,不念经文。然后起立,由副祭手中接过吊炉,将链子头递给主祭左手,香炉递给右手。
91.向人和物奉香时,前后都行鞠躬礼,但向祭台及在弥撒中向祭品除外,不行鞠躬礼。左手握链,放胸前,右手提香炉。
对至圣圣体、十字、三提三甩,圣髑、主的圣像、礼品、福音、五伤蜡、主礼、歌咏团、群众、遗体、三提(ductus)两甩(ictus);对圣人的圣像,两提两甩。
93.向祭台:一提一甩。
a.如祭台与山墙隔离,则绕祭台奉香,(向右祭台面三甩,侧旁各两甩,右后前沿三甩;继续前行,左祭台面三甩,祭台左后前沿三甩、左侧旁两甩、祭台左前沿三甩,向苦像致敬后,向右祭台前沿三甩结束,将吊炉交执事,接受奉香。洗手。)
b. 若祭台紧靠山墙,则先向祭台右三台三甩、右侧两甩、右平面上三甩,向苦像致敬,给祭台左三台,三帅、左侧面两甩,左平面三甩、左前沿三甩,向苦像致敬,向右前沿三甩结束。
94.向圣体上香,跪着奉香。
95,对恭奉的圣像献香,应在向祭台奉香之后;弥撒中只在开始时奉香一次。
96.主礼常站着接受献香,主教则戴牧冠接受奉香:执事对共祭神父统一一次奉香;然后向群众、歌咏团及其它未参礼的神父,分别一次奉香。
97.主教穿礼服参礼而不主持礼仪时,向主祭奉香后,即向主教奉香。再向其他人奉香。
98.在奉香礼未完毕前,不得念Orate fratres“各位教友,请你们祈祷。”
——平安礼——
99.主礼在执事读完“请大家互祝平安”后,至少先给靠近的两位司铎,再向执事行平安礼。
100.然后与其他共祭、辅礼人员互祝平安礼。
祝平安礼:可用:“祝你平安”答:“也祝你平安”。
——手的姿势——
104伸手礼(举起伸开的双手):念祝文(祷词:集祷经,奉献经,领主后经)时,伸开双手略向上高举(不超过头)。
105.覆手(手心向下):祝福教友时;按照礼本祝福物件时。成圣体前,主祭和共祭司铎向祭品(Oblata)伸手,手心向上。
106.成圣体圣血时,主祭伸手捧祭品(饼、酒)时,共祭者右手伸向饼、酒,左手放胸前,同时念成圣体圣血经文(声音不得高过主祭的声音)。
107.合掌(俗称举手):在下列场合,都应合掌:主礼穿好祭服后,1前去举行礼仪时,只要手中未拿东西,(如:权杖、经本,十字,圣爵、蜡台……。)都双手含合掌前进;2跪着祈祷时;3由祭台走向座位,或由座位走向祭台时;4共祭者、辅祭员站立、或前行时,都应合掌。
108.划十字圣号或降福人物时,左手放胸前,若在祭台前,左手则平放祭台上。
109.就坐时,双手平放膝上,除非手中拿有东西,眼睛低垂向下。
以上是梵二以后,圣座有关礼仪的一些文件摘要。
6.教会对礼仪规定这么细、要求那么严,为何还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
原因可能很多,可能是前边所说的修院不教授,主教不过问,因而无所适从,盲目看外人。但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主观上的错误认识,认为梵二要求改革了嘛,一切可以随心所欲,适应环境,适应人们的情感兴趣,适应个人的爱好,适应时代、紧跟世俗。一句话,是自由主义、世俗思想作怪,无视教会训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了解教会训导的意义和重要性。
7.教会的活训导是什么?
教会的活训导就是我们在信经上天天念的“我信从宗徒们传下来的教会”的权威,表现在以罗马教宗为首的世界主教团身上。
耶稣升天去了以后,以伯多禄为首的宗徒团就是教会的第一代活训导。出了问题由他们解决,他们的决定就是信理。宗徒大事录第15章记载的愿接受洗礼的外邦人不需要行割损礼,宗徒的决定是活训导,写成文字,传于后世,这就是成了文字的活训导。宗徒以后接伯多禄位的第一任教宗里诺(Linus)和当时所有的主教团就是教会的第二代活训导。当今的教宗本笃十六世和当今的世界主教团,就是教会当今的活训导。当今的教理、文献和法典,这三个文件以及教宗的通谕等就是当今教会成了文字的活训导。这个道理很简单,这个意识很重要。没有这个意识,“从宗徒传下来的”这句话就成了一句空话,毫无意义。礼仪之所以出了很多问题,就是由于人们忽视了这个意识,或者有意地不接受这个活训导,要反其道而行之所造成的。正如教宗真福若望保禄二世说的那样:“对教会训导的若干规定,干脆不接受……”(见《真理的光辉》通谕4号)。试想,如果真是这样,不接受教会的活训导,还能算是从宗徒传下来的天主教会吗?对神圣礼仪是否能认真执行,与一个人对教会训导的认识和态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有必要重温一下关于教会从宗徒传下来的活训导的信理。下边这些问题都是教会的信理。
什么是宗徒传承?宗徒传承是指从基督教会开始,由宗徒们的宣讲、见证、敬礼及启示著作等传递而完成的有关基督的信息。宗徒们把他们由基督所接受、借圣神所领悟的全部信息,传递给他们的接班人主教们,并通过主教们再传递给万民,直到时间的终结(简编12)。
为什么说教会是从宗徒传下来的?因为教会的根源是宗徒,是“被建筑在宗徒基础上的”(弗2;20),她的教导来自宗徒:她的圣化、管理等架构,直到耶稣再来,都是由与伯多禄继承人共融的宗徒继承人主教们来执行(简编174)。宗徒的继承,是指宗徒们的使命和权柄,借圣秩圣事传递给他们的接班人主教们。教会借此继承,在信仰生活上与她的根源继续保持共融。她世世代代传递宗徒职,为在现世扩建基督神国(简编176)。
宗徒传承是用什么方式传递的?用两种方式:一是用语言传递天主的圣言,叫做“口传”或“圣传”;一是用书写的文字所传递的得救的喜讯,叫作“圣经” (简编13)。
圣传与圣经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圣传与圣经是紧密相连相通的,两者在基督教会内都是现行的、实用的,都是来自同一天主根源:两者共同组成唯一的信仰宝库,是教会所有启示真理的泉源( 简编14)。
信仰宝库交托给了谁保管?信仰宝库由宗徒们交给了整个教会。天主的全体子民,借着信德的超性意识、赖圣神的助佑,并在教会训导指引下,不断领受天主的启示,日益深入地学习并用于生活(简编15)。
谁有权解释信仰宝库?唯独教会活的训导当局,即伯多禄继承人罗马主教、及与他共融的主教们,对教会信仰宝库有权解释。为天主圣言服务的训导当局,享有真理的特恩,他有权决定包含在天主启示内的真理为信理。这一权威也涉及到与启示有必然联系的一切真理(简编16)。
圣经、圣传、训导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任何一个都不能离开另一个。它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圣神的行动下,对人类的得救,共同作出有效的贡献(简编17)。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如果不接受教会的活训导,那就连圣经也不可靠了,因为我们的73卷圣经之所以为圣经,也是由教会的活训导所决定的,即1546年特利腾大公会议决定的。当时有人要把克肋孟一世教宗致格林多人书列入圣经,教会活训导不同意,就没有被当作圣经;同样,有人想把雅格伯书从圣经书目中删掉,教会的活训导不同意,故仍然保存在圣经书目里。
要知道,宗徒会议是耶稣复活升天以后第一代成文的教会活训导,史称教会的第一次大公会议。直到现代的梵二大公会议,都是宗徒会议的继续。若把宗徒会议算上,梵二会议该是第二十二次大公会了。它的信仰价值和宗徒会议的价值是同等的。所以说,若不接受教会的活训导,连相信圣经也没有意义了。那样的话,再谈什么福传啦、读经座谈啦、见证会啦等等,还有什么意义呢?
懂得了教会的活训导与我们信仰生活的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之后,就知道信仰生活中一切违反法典、文献、教理及通谕、公会议的决议等活动都是犯法行为。法典第二条虽然明言,“关于举行礼仪行为的法则,本法典一般不加规定”。但一些与礼仪有关的重大问题法典也提了不少,可见教会多么重视礼仪。难怪教会声称“司铎私自改革神圣礼节,是伤害教友的权利”;(见1970年9月5日圣部《关于正确执行礼仪宪章的训令》 “是玷污自己的司祭身份、扼杀自己的司祭职位。”(见1969年5月15日圣部《教会牧人行为》训令。
8.除了不尊重训导权外,自由主义还有什么表现形式?
有人开口闭口“梵二精神 ”,奢谈梵二精神在于“回归”。这也是抵触教会训导、影响正确执行礼仪的谬论异说。
先看这些人炫耀的“回归”。不知这些朋友从何说起,我对梵二文献了解很肤浅,但我在大家都熟悉的所有十六个文献里还没有发现“回归”两个字,相反地却发现有十多处提到了“前进”两个字。例如,“教会在考验和苦难中前进”(教会9);“每人必须按照本身的恩赐和职务,毫不犹疑地循着活泼信德的道路前进”(教会41);“由服从而得到的坚强自由,忠实地加以保存,并在爱德的路上以欢乐的心情前进”(教会43);“在信仰、希望、及爱德上继续前进”(教会65);“宗徒都曾怀着希冀如此前进。(传教5)等等。
我想在这里把我在2006年以马尔谷名发表的当今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梵二会议闭幕40周年的一篇讲话的摘录译文再介绍一下,愿持“梵二精神”的朋友参考。
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05年12月22日在罗马教廷的讲话破天荒地一针见血指出:“梵二精神”这四个字彻底曲解了梵二会议的原有性质。教宗本笃十六世甚至说这四个字“竟成了废除旧宪而立新宪的立宪者”。下面就是教宗本笃十六世这篇讲话的摘要。原文见Michael报2006年3月期18版。教宗说:
“今年最后我要反省的一件事,就是庆祝梵二会议闭幕40周年。这一回顾,使人想起许多问题:会议以来的结果怎样? 会议是被人很好的领会了吗? 人们的领会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今后怎么办?
“不可否认,梵二的贯彻在辽阔的教区区域内,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今天我要谈的正是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议的贯彻在教会的大部分地区一直是困难重重?对了,问题的关键全在于对会议的正确理解、正确解释、正确运用。贯彻困难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针锋相对,形成争吵。一种解释造成了混乱,另一种解释无声无息,默默无闻,静悄悄地,但却是越来越明显地产生着效果。
“ 一、 错误的理解: 连续论或中断论,即所谓梵二精神论
“对梵二有一种理解,我把它称作“不连续论”或“中断论”。这种理解,利用媒体的共鸣、甚至或利用“现代神学的时尚”为自己作理由。 另一种理解,是“革新论”,是主基督赐给我们并继续常存的主体教会的更新或革新。这个主体教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扩大,不断发展,但她始终是同一个主体,即在旅途中行进的天主子民的主体。不连续论的理解,是冒险地把会议前的教会与会议后的教会分割为二的理解。他们说,梵二会议的现有文件,没有把会议的真精神表达出来,这些文件是妥协的结果。为保持意见的一致,才不得不肯定一些旧的东西,而这些旧东西现在已无足轻重了。会议的真正精神在妥协的文件中是找不到的,需要挖掘文件所蕴藏的新东西。这些新东西才代表着会议的精神,因为梵二文件未能完整地反映出会议的“精神”和“革新” ,所以只有从这些新东西开始,并与这些新东西一道勇往直前,这才是会议的真精神。因此,必须大胆地迈出梵二文件之外,给会议最深层意义所需要的表达而实际上只含蓄地表达了的新东西找寻空间。总之,这种论者,主张不能光看会议文件,而要看会议精神。这样,“梵二精神”这四个字就给异想天开的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此一来,会议的原有性质就被彻底的曲解了。“梵二精神”四个字就成了废除旧宪而另立新宪的立宪者了……。
“ 二、 正确的理解 与“中断论”相反的是“革新论”。这首先是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于1962年10月8日在梵二会议开幕词中,而后由教宗保禄六世于1965年12月7日在梵二会议闭幕词中所表述的意义。这里我只引用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那个毫不含糊的名言。他说:“会议要传递的是纯正而完整的道理,绝不是减弱或歪曲原有的道理。”他继续说:“我们的责任,不仅是要保证这一珍贵的宝藏,好像只关心古旧,而是要全身心地、无所畏惧地致力于我们的时代所要求于我们的。”“必需完整地、准确地坚持教会所传授的;要忠于正统道理,并与正统道理保持一致。这些道理可以透过研究,用现代人的思想和文字来加以表述。信德宝库里的古老道理的本质是一回事,而表达的方式是另一回事。表述的方式仍保持着同一意义和同一要旨。”要知道,什么地方按照这一理解贯彻梵二会议,什么地方就有新生命在发展,就有新果实在成熟。四十年后的今天,正在不断显示出梵二会议的正面作用,比起1968年前后动乱时期来,要大得多,要活跃的得多。我们可以看到,种子虽然在缓慢生长,而我们对梵二会议的满意感激之情,也同样的在增长。
“三、 会前会后仍是一个教会 会议前的教会和会议后的教会仍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旅途中的教会; 仍继续在“世俗的迫害中和天主的呵护中”旅行,宣报主的死亡,直到祂的再来。(参看教会8)
因此,今天我们可以怀着感激的心情面对梵二会议——只要我们正确理解、正确解释、正确运用贯彻,梵二会议就会越来越成为教会革新的强大动力。”
以上是教会活训导的教言。而我们竟有人与这活训导唱反调,这是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的观点吗?。
总之,自由主义,世俗思想是症结,要纠正,这里就用得上“回归“两个字了:回归教会!回归教会训导!回归“你抛弃了[的那个]你起初的爱德(默1:4)”。敬请背离福音精神的热心福传者,对自己福传一下吧:“我再给你说:你是伯多禄(盘石),在这盘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她。”(玛16:18)“听你们的就是听我,拒绝你们的就是拒绝我;拒绝我的就是拒绝那派遣我的。”(路10:16);“你们去,叫司祭检查你们吧!”(路17:14);“如果连教会都不听从,你就将他……“(玛18:17)。
九、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纠正礼仪上的自由主义?
这里我想引用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在真理中实践爱德》通谕的导言里的两段话,作为这个问题答案的基础。“爱德(caritas)是一股非常的力量,它使人们勇敢而慷慨地献身为正义与和平服务。教会的社会训导原则是“在真理中的爱德”,从这原则可引申出两个伦理行动的实践方针,即公义和公益。”
“A.公义 有社会就该有公义(ubi societas, ibi jus ):爱是把“自己的”给予别人;公义是把“别人应有的”给予别人。除非我把按公义该给别人的先给他,我就不能说我把我自己的奉献给他人。”
“B.公益 爱别人就是期望别人得福利,并实际促成其福利。这福利的对象就是所有社会的成员,这些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更实在地、更有效地达到他们的福利。”
教宗既说“所有社会”,当然也包括教会了。教会里自由主义的出现,正是教宗所说的缺少了爱德。教宗接着又说:“缺少了爱德就必缺少公义和公益。因为爱是奉献,即把‘自己的’给予别人。公义是把‘别人应有的”给予别人;除非我把按公义该给别人的先给他,我就不能说我把我自己的奉献给他人”。
司铎作为人灵牧者,如不按礼规行事, 圣座明言“就是伤害教友的权利” (见1970年9月5日圣部《关于正确执行礼仪宪章》的训令);教宗又进一步说:“爱别人就是期望别人得福利,并实际促成其福利”。现在看看没有爱德的司铎,能说自己有期望教友得福利,并促成其福利吗?可怜的教友本来“应该、也只有在这些司铎所服务的教会内“更有效地、更实在地达到他们的福利”,能达到吗?我们作为为教友服务、替基督行事的司铎,缺少了爱德就成为不讲公义,不讲公益的人了,可怕不可怕?可惜不可惜?严重不严重? 我们再听听圣经的教导:“弟兄们,你们蒙召选,是为得到自由;但不要以这自由作为放纵肉欲的借口,惟要以爱德彼此服事(迦5:13)”; “天主是公义的,不会忘掉你们为了他的名,在过去和现在,在服事圣徒的事上所表现的爱德”(希6:10);“由于罪恶的增加,许多人的爱情必要冷淡”(玛24:12);“我有反对你的—条,就是你抛弃了你起初的爱德(默2:4);“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格前13:4)。不遵守礼仪法规的圣职人员,之所以不讲公义、不讲公益、“伤害教友的权利”、不能使教友从他们手中得到自己应得的福利反而怨声载道,原因就是缺少了上边说的爱德。古代罗马著名诗人Virgilius有句名言:Amor vincit omnia“爱克服一切”。
现在看看如何纠正克服在礼仪行为中的自由主义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有一颗爱主的心、爱教会的心、爱教友的心,爱圣事、圣仪的心,加上热爱公义、公益的心和爱自己圣召和司祭身份的心,效法玛窦宗徒,随着耶稣的叫声离开税桌;效法匝凯放弃世俗思想,爬上爱德的桑树看看伤心的耶稣,绝对就会轻而易举地克服自由主义,而按照教会训导行事,恢复自己司铎的神圣而崇高的地位,宽慰一下自己那哀鸣、悲叹中的慈母教会和自己献身服务的无奈的善良教友。
我觉得这里有必要再说明一件非常非常现实的事实。当今教宗本笃要求全教会都自由地应用特利腾拉丁弥撒举祭,其礼节那么复杂,那么难,可是为什么全球教会,不分古今中外,都能绝对一致地按礼规举行特利腾弥撒而无例外?最近,我们神父修生看了从不同地方寄来的特利腾拉丁弥撒录像,(有美国的、爱尔兰的、英国的、罗马的,还有与教会分裂了的圣约比十世兄弟会的弥撒)之后,他们都惊叹说,奇怪!这些不同地方的神父在不同的时间做的同一弥撒礼节动作完全一样,跟咱们这里做的特利腾弥撒也一模一样!这是为什么?我说理由很简单,就是他们都有一颗爱主、爱教会、服从教会训导的爱心而已,别无其它。
最后再说明一点,凡不遵守教会法规者,必是违法分子:
1.如果他在信理问题上违法,他就不是天主教,是异教无疑。
2.如果他在伦理问题上违法,他就是天主教里的罪犯。
3.如果他不承认或不接受以上这两点,他就是无信仰的无神论者。
4.如果他承认自己是天主教,他就必须接受下列信条并遵守之:
a.只有天主教会是基督的唯一教会。只有在这个教会内能获得圆满的得救方法。(简编162)基督信徒各派合一的愿望,是基督的恩赐和圣神的呼吁:需要内心的皈依、共同的祈祷、兄弟般的相互了解、神学对话,才能实现。
b凡由信徒发行涉及信仰和道德的书刊,必须经过牧人审查。(法典823)
c.凡出版刊物,公开宣传的写作都应经过教区教长许可或批准。(法典824)
d梵二虽然提出了礼仪“改革”两个字,但还又提出了很多条条框框,即改革原则、改革方向、改革目的,而且不是任何人可以改,而是由圣座委任的改革委员会,他们只能沿着既定的原则做改革、修订。改革修订之后,还得经圣座审核批准才能生效。天主教不同于基督新教,他们谁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改革意见,谁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改革意图行事。这就是五百多年时间产生了一千多个教派的原因。有人想在天主教内也这样搞,痴心妄想!因为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梵二闭幕40周年说了:“梵二以前和梵二以后的天主教仍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旅途中的教会; 仍继续在世俗的迫害中和天主的呵护中旅行,宣报主的死亡,直到祂的再来。”不同于新教。
奉劝亲爱的主内兄弟姊妹呢们,愿你们都做天主的爱子爱女,都作慈母教会的孝儿贤女,都作光和盐。
也奉劝负责主羊群的主教弟兄们:大家都负起主托给的柔和而轻松的担子。记住俗语说的Ubi honor, ibi Onus,有荣誉就有责任;在其位,就要谋其政。监督好自己辖区内的礼仪和刊物。按照圣保禄的教训“务要宣讲真道,不论顺境逆境,总要坚持不变;以百般的忍耐和各样的教训去反驳,去斥责,去劝勉。”
参考资料数则
1.EWTN新闻网站:委内瑞拉的厄罗萨(J. Urosa S.)枢机在今年7月底主持晋铎礼时的讲道中强调指出:司铎不能按个人喜好改变弥撒结构,或自行发明祈祷经文,不应把主持弥撒当作表演。
2.墨西哥里昂教区总主教拉巴格(J.G.M.Rabago)呼吁信友参与感恩祭时必须衣着庄重,短裤、凉鞋、低胸上衫、无袖衣服等都不适宜礼仪的严肃性。
3. 一位从圣公会牧师皈依天主教后说:“我把天主教的至一性、权威性和我所服务的教会相比;把天主教不可改变的道德原则和新教的道德原则相比,天主教便显得更象是神所创的教会,而新教更像是人所立的教会。……在罗马与坎特伯伦(Canterbury)之间最大的不同是罗马宣称她有来自天主的不能错误特权,而坎特伯伦则无。……我用尽可能少的话语加以说明。不能错误性是基督宗教乃真宗教的保证。……如果我不相信来自天主的不能错误性的教义,那么,世间就没有任何理由让我信基督宗教了。因为除天主教以外其它基督宗教都只是纯人性的意见,我有什么义务去信她呢?为什么要让我长生不死的灵魂服从一个纯人性的观点呢?”(见Christ to the world《基督面对世界》双月刊2009年第六期5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