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青年报》有文章说湖北某中学六名男生致信《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出地理教材存在很多问题,出版社编辑回复并赞赏学生的质疑精神,而后来该报的社会调查中心专门就青年的质疑精神展开调查,结果是98.9%的青年缺乏质疑精神。
笔者认为青年缺乏质疑精神的原因大约有几点:崇拜权威、不愿意思考、害怕质疑会受到非议等。由此联想到信仰生活,在我们的信仰中又多少人真正拥有怀疑精神呢?恐怕真调查起来,数字比社会上的更严重,而我更相信教会还有不如社会开明的一点,就是社会上往往可以对质疑者解惑答疑,但教会中的质疑精神或许更多是被冠以“异端”或“绝罚”之类的罪名。
二零零七年我曾在博客上写过一篇拙作《当怀疑与真理邂逅》,当时我写过这样的话语:“我们的信仰是建立在怀疑基础上的,有了怀疑,我们才有好奇心探索真理,才静下来寻求真理,最后找到天主。天主给了人分辨思索的能力,这能力也突出表现在怀疑上……教会训导我们应无条件接受,当信的道理不信便是罪,但天主与教会并不会苛刻的要求我们必须马上接受,允许我们有个过程冷静的心服的接受。所以我们需要完全相信,不是盲目相信。
我们强调要有信德,但要使自己理性的信,理直气壮的信,绝非盲目的信。譬如,有一些按人的思维无法透彻的教理信条,有时我们在回答教外人的问题时,往往说:教会这么规定的,耶稣就这么说的等。可为什么就是真理,我们必须理直气壮的自圆其说让人信服。我们不是因为耶稣说了我们才信,是因为耶稣说的是真理我们才相信,并且要彻底信服还要理直气壮的说出耶稣的话之所以是真理的理由。”
所以,怀疑是为了更好的信仰,更好的提升信德,而怀疑也可以避免盲目的迷信。
我自己推测,当然祇是推测,我觉得新教友的疑惑应该大于老教友的疑惑,但几乎鲜有人表达自己的疑惑,即使心中有也佯作镇定。这应该和传统的慕道培训以及老教友的传承有关,很多老教友尤其老年教友注重外在的东西,而对内在东西几乎不理,譬如你是否念了日课,是否参与了弥撒,但对于你内心是否经验到天主,他们不管甚至认为多余,而这内心的经验往往离不开怀疑,所以或许有些新教友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怀疑,害怕被老教友误解为信仰不虔诚信德不坚定。
我也曾经历过怀疑的时刻,是在领洗后。刚领洗的时候感觉生活在天堂,而在狂欢期过后,冷静地开始觉得处处充满不解,但我并没因此丧失信德,而是继续探求继续经历,经过一段时间更加相信天主。
我私下询问了几个教友,他们是否也有过怀疑天主的时刻呢?如果有,是什么情况下怀疑的?又如何重新归正的?如果没有,又是什么推动着自己不去怀疑?
新疆教友罗撒说:“我刚领洗时怀疑过,但我有天忽然附魔了,那时根本不知道天主在哪里,他的救援和仁慈在哪里,直到魔鬼驱走后,还是有诱惑,有天做噩梦,醒来后就念《玫瑰经》,结果念《天主经》和《圣母经》时心里发出的全是咒骂天主和圣母的声音,念完经后耶稣才以祂的话语光照我,使我心里得享平安,天主圣言的光照才坚定我的信德,从此我更加确信天主的临在。”
从小继承家庭信仰的老教友玛利亚说:“我虽然是教友也是个大罪人,无论做什么或遇到什么,我都没有怀疑天主的真实存在!但是有时候会心存埋怨天主的意念。”
临沂教友保禄说:“肯定有怀疑的时候呀,有时候看到一些丑恶现象的发生会怀疑天主是否存在,但通过读《圣经》通过祈祷,慢慢明白一些道理,也就慢慢不怀疑,觉得虽然有点东西我不理解,但天主毕竟是对的。”
济南教区一位神父曾写过一篇关于圣多默宗徒的文章,中心思想大概是:“多默长期来被认为是怀疑的代表,一直被人拿来作为信德不高的标准,但多默的这种理性并非坏事,因为为福音做见证需要真实的生活经历,而多默要是真没经验过耶稣的复活,这样的见证或许也有缺憾,所以他的要求是恰如其分的。”
所以,经验天主很重要,有人从怀疑到确认应该也是真实体验到了天主,那样他们的见证才更有说服力,他们的信德才更扎根。而对于从没怀疑过的教友而言,我总认为他们的信仰生命中充满了遗憾,至少是缺憾。他们缺少这种因怀疑而探求从而更加恍然大悟的美丽过程。
同时也想起了当今盛行的异端及邪教,它们总打着耶稣旗号行事,面对这些似是而非的道理,许多教友也受迷惑,我相信也是因为盲目相信,缺乏怀疑,仔细咀嚼其实邪教宣讲的内容错误百出,祇要稍微有点怀疑然后去探求总会发现,但有些人却是全盘接受,结果害人害己。
对真理先怀疑后探求会更发现真理的确是真理,对谬误不怀疑就接受的祇会陷入迷信的危险。
__________
撰文:张健,山东省济南教区《光华报》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