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学校学生都出去过平安夜,我们为啥要待在学校看宣传片?”昨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有学生发微博称,学校在平安夜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并且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该校认证微博称“应发扬祖国传统节日”。但有学生认为,是否过西方节日,学生应有自主选择权。(12月25日华商报)
无独有偶,今年禁止圣诞节的还有浙江温州市教育局。近日该局也发文要求各学校“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教育局基教处相关负责人称,此举目的在于希望学校能对传统节日引起重视,而非一味推崇西方节日。
又是一季“洋节”到,神州大地到处都是“苹果”祝福,可以想见今晚的圣诞之夜还将有多少年轻人将疯狂地参与其中。是否能过洋节,国人已经争论了多年,也没有定论。但笔者认为,年轻人之所以热衷,恐怕是因为洋节时尚和新奇;反对者之所以抨击,大概是怕洋节泛滥分散了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寄托。
所以,笔者认为,教育部门弘扬传统文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方法却欠妥。试想一下,如果用强制的枷锁去束缚年轻人的行为,是否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呢?如果再因此让他们产生对传统节日的反感,那更有点得不偿失。
近年来,面对这种传统节日受冷落、西洋节日受热捧的现象,有些网友忧心忡忡,甚至贴上西方文化渗透或国人数典忘祖的标签,对其口诛笔伐。但笔者认为,对此不要过度紧张。
其实,对西方人来说,圣诞节意味着宗教、历史与传统。他们的圣诞夜和我国的大年夜一样,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再看中国人过的洋节,则把其演变成了“狂欢节”,这与宗教氛围的圣诞主旨相去甚远。所以说,中国人过洋节,恐怕与商家谋利有更大关联。如每逢“情人节”、“圣诞节”,商家就提前打好旗号搞促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过洋节,不过是为自己花钱娱乐找个名头而已。如果将其上升为“价值判断”的高度,恐怕有点杞人忧天了。
应该说,中华文化5000年博大精深,总是在开放中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因此,现代人热衷过“洋节”并不可怕,最关键的是要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信仰”。要热爱传统文化,做到不盲目自恋,也不盲目排外,只有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文化融合的态度去接受,才能更好的丰富祖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可喜的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宣传“我们的节日”,挖掘和重塑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梳理、传承和壮大传统节日的根脉,力求留住乡愁,不忘本来,以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也真诚的希望相关部门能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宣传形式更多样一些,这样才能让祖国传统文化节日真正走进年轻人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