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炒的一个题目,就是“抵制洋节”。大学生穿上汉服举牌子,长沙、西安的高校要求不过洋节,温州教育局要求不在学校体现洋节,林林总总,好像一派要扼杀圣诞节的气息。于是,报纸开始热炒文化入侵论、民族感,也有神父提出“媚俗观”。总之,反对的希望彻底铲除,而保卫的又希望自己的观点一统天下。
虽然我们看到大学和一些地方教育局出面,但总体上政府并没有表态,至少没有公开表态,所以才有这些争论出来。这该让我们高兴,因为能争论,说明我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是言论自由的体现,说明我们在走向开放。
至于争论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过程,因为过程中各方把观点表达出来,让大家做评判。所以说,不论是十博士的“抵制洋节”,还是我们所尊敬的神父的“抵制是媚俗”观点,其实都是各自自由表述,我们没有必要否定任何一方。百花齐放才是春,估计没有人希望言论只能“一枝独秀,万马齐喑”。
对于圣诞节的批评,不外是“文化入侵”、“国外势力的借洋节渗透”等等,难免有些杞人忧天。如果我们认为圣诞节是文化入侵,那我们的孔子学院岂不也是对国外文化的侵略吗?
文化并无好坏,只有适合与否,如果担心中国传统文化被国外文化侵蚀,倒不如反思为什么我们不能弘扬自己的文化呢?为何会害怕,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缺乏自信呢?所以,与其抵制洋文化,不如把自己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况且,在国际互动频繁的今天,有些事物是抵制不了的,而被我们接受的其他洋节也很多,诸如元旦、五一、六一……。况且,圣诞节文化远没有连锁快餐店对中国社会入侵的更深。
文化是随着社会变化的,任何文化遇到适合的土壤,就会落地生根,甚至入乡随俗;不适合的,自然被淘汰,我们完全可以放心让大家自己去选择,因为这是个人的自由,你可以选择过洋节,也可以选择只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甚至可以选择不去接受外来文化,惟不能侵害到别人自由。
中国人过西方节日,与其说是新奇,或可以说是因为这些节日的内涵。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情人节等等,它们的内涵从名字中就可以直接看到,没有华人节日那么含蓄。华人节日在文革中被消灭殆尽,以至于逐渐丧失了它们本来的面貌,加上国人并没有在文化内涵上加以复兴,中秋遂变成了月饼节,丧失了“阖家团聚”的内涵;春节忙于奔波,也丧失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本意,现在我们开始对这些节日放假,其实就是在慢慢弘扬恢复。
实际上,洋节也可以说是被商家炒热的,商人是为了逐利,哪里热闹他们就在哪里,这无可指责,而这些节日又不放假,顺理成章给人们下班后提供了聚会的机会。其实,华人节日也有逐利的习惯。我们的月饼不也有黄金生产的吗?所以不管是洋节还是本土节日,如果把过节当成了一次庆祝理由,当作消费的一个借口,甚至是释放情感、排遣压力的一个载体,有何不可?
至于“媚俗”说,其实可以理解,中国毕竟还是一个意识形态比较浓厚的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逐渐进入了深水区,很多改革正在推进,如果出现一些保守甚至倒退的事情,并不奇怪。我们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才能让中国继续在这条路走下去。习近平提到的“依宪治国”正是要保证改革不要倒退,我们应该鼓励国家继续开放,而不是把一些问题放大,导致更大的抵触。
从新闻照片上看到,那些学生如果不是被人操纵,而是主动去穿汉服举牌,他们是应该值得鼓励的,因为他们至少有独立思考,即使这种思考可能有问题。但是他们以保卫中国文化的名义,穿汉服来抵制洋节,但难道汉服是中国文化的唯一符号?记得APEC首次在中国举行的时候,各国领导人穿的可是唐装,难不成现在汉服代替了唐装?如果这样,究竟哪个才是中国文化呢?所以说,任何问题都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内涵和实质,单单举牌抵制洋节,即使想法是好的,也不过是保守的表现,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就好像不能说唐装和汉服哪个不是中国文化一样,洋节这种文化我们为什么不能取其精华呢?
洋节在中国的热络,也与国情有关,国外圣诞节和元旦是假期,所以大家都和家人一起,有些城市或地区的街道上不像我们这样多的人,以至于员警需要戒备。正如我们的春节一样,大家都在自己小家团聚,你很难看到那么多的人溜在街道、商场里面游逛。圣诞节因在大陆不是假期才引发大家游玩聚餐,在国外,春节的时候,同样也会引来很多的老外到唐人街游览体验,是同一个道理。
中国现在强大了,所以大家很喜欢对什么都说不,这种民族自大和不自信常常出现在各个方面。杨恒均先生说,现在国外很多唐人街都在过春节,甚至有的总统、总理还要去给华人拜年,虽然国家强大了,但若随意抵制,那么势必引起国外对华人的排斥,那时可能我们在唐人街的春节也要被外国人抵制。
确实,我们需要自信,但那不是自大,不是民族优越感,而是真心的接纳那些其他文化和民族的传统和优点来取长补短,或者说是匡复我们中国节日的文化丢失,吾日三省吾身,而不是盲目的排外抵制,否则和希特勒的日尔曼民族优越论有什么区别?甚或说我们极度的自大,就是源于自身的极度自卑。
最后,抵制圣诞节可能是有些人出于对基督信仰传播的不安。身为基督徒,我们当然希望普天下归主,但信仰传播是以福音而不是以圣诞老人为基础,所以我们的福传不应只停留在圣诞节的狂欢。不过,我们需要倾听,也应该留给其他人对圣诞节批评的权利,毕竟这个已经商业化的节日并非我们想要的形式。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教堂增加了,人们把进教堂当成信仰而不是游览;如果有一天,教堂和附近街道不用戒严,大家可以进出自由;如果有一天,圣诞节不会给员警增加执勤的负担,不会给周围居民增加生活的困扰,也许那才是我们需要的圣诞节。
__________
撰文:依莎,中国大陆一位天主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