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到内蒙古为呼伦小学的小学生们送去百余本原版的英文童话书,又到朝鲜与当地的小学生交流。回到大连没几天,又重返美国参加全美中学生的夏令营,这个暑假,惠聪风尘仆仆。当她重新返回大连时,获悉昔日的高中同学已经陆续地接到了国内或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目前还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维拉中学读12年级的惠聪,依然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修学游美国要到美国读书 出国前,惠聪是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的学生。高一寒假期间,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到友好学校拉玛高中修学交流,惠聪第一次走进美国的高中校园。短短半个月的访问,美国的开放式教育以及美国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惠聪大开眼界,并萌发了到美国读书的愿望。 回国后,惠聪与爸爸妈妈就到美国读书的事做了几次交流,并在网上查找了部分美国高中。随后的暑假,惠聪独自到美国考察,最终她选择了一所教会女子学校维拉中学。2007年10月,惠聪告别二十四中高二九班的师生,到维拉中学读十年级。 感受美国高中的许多不同 初到美国后,惠聪在生活中和学习上遇到了很多难题,令她感动的是美国的老师和同学们帮助她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惠聪说,因为学校是天主教学校,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把帮助别人看做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有的同学为了帮助别人,不惜自己克服重重困难。 惠聪说,尽管学校是天主教学校,但非常尊重老师和学生的个人信仰。而且,学校在宣传宗教方面,选择的基本上都是圣经里的故事,重点在爱与美的教育上。 学校倡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总统大选、贫富分化、种族问题、同性恋、经济危机等等敏感问题都纳入到作业中,让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而作业,基本上是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才能完成的论文。一个完整的作业,需要用两到三周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每个作业,学生都必须做出幻灯片、讲题提纲,甚至还需要配套做出手工展板,因为每个学生的作业都要在班级里做展示。 美国学校的作息时间与国内不同,早晨7时50分上课,下午3时15分放学。学生放学后基本上都到自己的社团去活动,学校有十几个社团,既有像数学、法语这类的学科社团,也有环境、艺术、体育、侦探等活动类社团,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研究东方文化的社团。 美国的老师和国内的老师也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的老师可以跟学生讨论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讨论她的老公和儿子的喜好,甚至看到学生的学习用品好看也要跟风去买等等,更有趣的是,学生提出:“今天天气好,能不能到草地上上课?”老师不但赞同还要带上巧克力、水果等做奖品。在美国,学生的这类突发奇想,老师不会以对或是错来衡量,只要认为有创意,就会鼓励学生。老师并不在乎学生的成绩,他们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惠聪说,尽管美国的高中生要用计数器算简单的算术,但他们每一个人在谈论时事时,都会思维敏捷并具有自己的观点。 环境促使人成长 在美国高中,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并不只是学习成绩的好坏,能力的高低和是否具有爱心,是大家非常看重的。 在美国读书期间,惠聪渐渐地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也开始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当地,她和同学一起到福利院做义工,为各种捐助做义卖。渐渐地也把能够帮助别人看成是自己的责任。 到美国的当年,惠聪参加一个旨在促进世界儿童友好的学生社团组织“手中的世界”,他们通过到当地书店募捐和拍卖自己做的手工艺品的形式,换取美国原版儿童读物,将图书带到世界各地,分发给各地的儿童。这个学生社团得到过美国官方的承认,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曾写信给予支持。 以下是惠聪两年来以“手中的世界”志愿者身份走过的足迹。 2008年6月,学校刚放假,惠聪直接从美国飞往四川都江堰,做了一周的志愿者对灾区灾民慰问。 2008年6月,惠聪与大连市第十五中学联谊,举办了“东方人眼中的西方,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小型画展,以美术连接中美学生的友谊。期间在十五中展出了美国高中生的40余幅画,并将部分中国学生作品带到美国高中。 2008年7月,到俄罗斯乌苏里斯克采风,并捐献图书给当地小学生。 今年6月,按计划,惠聪先后到内蒙古呼伦小学、朝鲜捐献图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惠聪到美国后,因为经常有国内的同学咨询美国留学方面的问题,她与另外两名中国留学生一起编写了一套实用性很强的《留学美国》系列丛书,目前已出版了《留学美国·我知道》、《留学美国·走进商学院》两本书。 记者还分别采访了惠聪在国内曾经的老师和同学,他们说,以前的惠聪是个文静而略微内向的女孩,在美国读了两年高中后,惠聪的变化太大了。她不仅热情、开朗了很多,而且还具有了很强的组织策划能力。 现在的惠聪很自信、很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