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慈善组织“发展”策划主任布里.奥基夫(Brie O'Keefe)说,气候变化对亚洲影响严重。她吁请富裕国家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全球的碳排放及尽快帮助贫穷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发展”总部位于伦敦,具天主教会背景。
【天亚社.伦敦讯】成千上万的世界领袖、行动主义者、公务员、青年、妇女及宗教领袖突然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与被英国经济学家斯特恩(Stern)爵士形容为“自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重要的会议”。
虽然各国政府争相采取科学家所提议的措施,控制全球温度上升,但普罗大众已无奈接受气候转变的事实,亚洲部分地区的居民更是甚有同感。
刚于十一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气候转变讲座上,孟加拉“饮用水供应及卫生民间组织论坛”的若瑟.哈德勒(Joseph Hadler)分享自己国家的情况。
他说:“我是以气候转变受害人身分发言,我国现时正面对很多气候转变引起的问题。目前我们一年四季都要面对飓风的威胁。”
虽然媒体和社会各界仍在争论气候转变背后的科学理由,但事实已说明一切。孟加拉在过去三年已经历两次严重飓风。哈德勒解释,两次飓风摧毁该国的基础建设及多个沿岸地区居民的生计。
海水侵袭亦是常见问题。当海水移向内陆,这往往可以阻碍农作物生产。
“政府间气候变迁委员会”估计,当更多碳排进大气时,地球就会发生更多严重的极端天气如飓风。该委员会的职责是评估全球暖化带来的危机。
但哈德勒及其他到哥本哈根出席会议的众多民间团体想得到的,并非纯粹预测情况有多坏,而是要实际行动:“我在这里就是让世界知道我和我的国家都是受害者,希望世界关注到我们正面对的问题及成因。世界领袖必须对这一切仔细想想,并为孟加拉等受害国家做点事情。”
亚洲受气候转变的影响严重。在很多“发展”设有分会的国家如东帝汶,八成青年失业,四成人口日薪少于一美元,资源匮乏,无法推行项目,保护人们对抗科学家所预测的未来环境问题。
事实上,社群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突显了迄今所有国际气候讨论的主要问题症结──历史责任。
讽刺的是,那些该为气候转变负大部分责任的国家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却最少,到头来穷国则要面对气候转变所造成的恶果。
然而,很多已发展国家抗拒额外拨款协助穷国对抗气候转变,宁愿透过国际援助对抗贫穷问题,同时协助发展中国家控制碳排放。
教会领袖亦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地球的持续发展。联合国九月在纽约举行气候转变峰会,期间教宗本笃十六世透过视像讲话提醒人们有责任照顾地球。
教宗说:“大自然是天主赐给每个人的,因此我们使用自然资源时须顾及对人类整体的个人责任,尤其是要为穷人及下一代着想。我们必须讲求透明度,承认耗尽共有资源所付出的经济及社会代价,并且这些代价必须由使用者承担,而不是推给他人或下一代。保护环境、资源及气候,有赖全球领袖共同努力、尊重法律,并促进与世界上最弱小地区团结一致。”
虽然类似呼吁众多,但仍有许多政治障碍,阻止加快处理气候转变。
有行动主义者表示,哥本哈根会议是争取达成共识的最佳时机,但不是最后机会。气候转变短时间内不会消失,但现在做的决定会主宰我们未来能否把问题处理恰当。
哈德勒在巴塞罗那谈及孟国一些村落被彻底消灭,要迁往内陆逃避海水侵袭。
他说:“我想提醒各国领袖,我们再也不能在村里挖坟墓,因为村落淹没在盐水里,所以我们把尸体移到别处安葬。这是我们的未来吗?”
除非富国立即行动遏止全球碳排放及紧急协助穷国处理问题,否则像哈德勒家乡所面对的问题将愈见普遍,因此哥本哈根会议祇许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