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香港讯】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消委会)公布首份有关“可持续消费”的调查报告,发现受访者“知行不一”,有关注环保的教会人士认为,祈祷提起忏悔之心,可加强相关意识。
这个促进消费者权益的组织二月廿二日发表这份研究可持续消费的行为及商务报告,了解本地消费者在这个议题上的认识和优次考虑。
这是消委会首次制订“可持续消费指数”,当中包括“认知”、“行为”、“意愿”三项指数,方便长期监察当中的发展和变化。
在二零一五年八至九月进行的调查发现,受访者理念上同意可持续消费的重要性,但与准备行动却有较大的差距。
在一千名受访者当中,“认知”和“行为”两项分别取得七十四分和六十九分,但“意愿”一项的指数中,有关愿意购买可持续消费的产品的分项,只有四十八分。
消委会举例指,在废物分类的行为上,尽管受访者认为有益于保护环境,他们都诚实地承认由于不方便,未必会将对废物进行分类及回收。
消委会认为,“要知道自身消费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可持续消费的挑战之一。
环保组织“天主教绿识传人”秘书孔庆玲对天亚社指出,教友能透过祈祷提起忏悔之心,反省自己的消费对社会造成影响,承认这些环境污染是“我有分造成的”。
报告指出,可持续消费的原则之一是“在改善生活质素的同时,没有增加对环境的损害,以及牺牲下一代在天然资源上的需要”,而有七成六的受访者也理解是“为下一代设想”。
报告显示十五至廿四岁的受访组别最关注他们的消费行为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而最年长的五十五至六十四岁组别则对相关议题关注度最低。
然而,四十五至六十四岁较年长的消费者有较高比例认为“能源效益和废物分类属于容易做到的行为”,而且其中达六成四的受访者称“会将吃剩的食物打包,留待之后再吃”。报告认为,这可能跟他们从年轻时养成节俭的生活模式有关。
而孔庆玲指出,成年人的消费习惯对下一代会构成直接影响,强调“不可有双重标准”,要成为他们的榜样。
她说:“你向小朋友说不要浪费,但自己却常常浪费。他们见到你的行为,将来就成了他们的消费模式。”
消委会主席黄玉山表示:“这份调查是消委会在香港踏出倡导可持续消费的第一步。二月底将会举办论坛,与具有相同意向的机构共同谋划未来的工作。”
调查显示社会上各界须共同参与,建构可持续经济的工作,同时,该会提议由政府、消费会、商界,以及消费者组成的完整框架,共同将香港建设为一个可持续的经济体和生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