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新的文人政府陷入建议使用“若开邦伊斯兰教徒”和避免把他们称为“孟加拉人”的争议中。
信息部六月十六日通知官媒不要使用“罗兴亚人”或“孟加拉人”,而以“若开邦伊斯兰教徒”和“若开邦佛教徒”形容当地人。
全国民主联盟(全民盟)历经几十年的军事统治后,最终通过民主选举执政,其国家顾问昂山素姬曾要求几个高级官员停止使用“罗兴亚人”或“孟加拉人”的称呼,包括对近期访问缅甸的联合国特别报告员李亮喜(Yanghee Lee)有同样要求。
缅甸若开邦的伊斯兰少数群体自认为罗兴亚人。从前的政府曾坚持将罗兴亚人等同为孟加拉人,意指他们是来自邻国孟加拉的非法移民,尽管许多罗兴亚人事实上已在缅甸居住了几十年。
“若开邦社会网络”苏南(Soe Naing)说,他们在七月三日于当地的几个乡镇抗议,包括致函总统反对新称谓。
组织这场抗议的苏南告诉天亚社:“因为他们是‘孟加拉人’,我们不接受新的称呼,所以透过集会表达强烈反对。”
仰光民主和人权党主席吴觉敏(Kyaw Min)告诉天亚社,政府应为伊斯兰少数群体争取平等权利,而不是强调描述他们的称呼。
二零零五年,吴觉敏因参与昂山素姬的民主运动而被判四十七年有期徒刑。他表示对昂山素姬寄予厚望,但她对罗兴亚问题保持“谨慎与沉默”,令他伤心。
佛教强硬派“若开民族党”六月下旬曾发表声明,拒绝政府的新称呼。
民族党主席埃努盛(Aye Nu Sein)告诉天亚社:“我们认为新政府企图对若开邦人的少数群体和孟加拉人一视同仁。”
罗兴亚社运人士觉拉昂(Kyaw Hla Aung)来自缅甸西部实兑附近的难民营。他表示群体认为自己是罗兴亚人,所以不接受政府的新称呼。“如果接受‘若开邦伊斯兰教徒’的称呼,我们担心会失去罗兴亚人的身分及真实的历史。”
对罗兴亚少数群体的仇恨和偏执已深深扎根在若开邦。
近年来,由佛教高僧领导的“缅甸种族佛教保护联合会”等民族主义强硬派团体势力日增。自二零一二年以来,反伊斯兰暴力造成几十人死亡,逾十二万伊斯兰罗兴亚人被迫住在类似种族隔离的肮脏营地。
“罗兴亚人”仅仅意指“罗兴亚居民”,即若开对早期伊斯兰教徒的称呼。
据二零一五年六月的《经济学人》报道,伊斯兰教徒可能在八世纪时抵达当时的阿拉干王国(现为若开邦)。他们是来自中东的海员和商人,于十七世纪,与成千上万的孟加拉伊斯兰群体,一起被当时掠夺成性的若开人俘虏。
【完】天亚社英文新闻:
Government instructs against using ‘Rohingya’ or ‘Bengal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