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二月八日到罗马一个堂区举行弥撒的路上,突然造访途中经过的一个贫民区。这是只有教宗才知道的“秘密”计划,使那里的居民喜极而泣。
“我们忘记了自己也能够为喜乐而哭泣。我们只为羞耻和痛苦而流泪。今天,我们要牢记自己能为喜乐而祈祷。这是我们生命中最妙的一天。”
据吉安娜.拉西丽(Gianna Iasilli)二月十日对《天新社》说,这是生活在“彩虹之子”贫民区的人的心情,教宗在九日去罗马的圣弥厄尔总领天使堂区做弥撒的路上造访此地。
来自圣艾智德团体的拉西丽,是陪伴贫民区三十位居民参加教宗弥撒的三位团体成员代表之一。在短暂停留贫民区之后,教宗主持弥撒前,在堂区大厅会见了群众。
建于一九三零年代的这一区,是前总理本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在二十世纪初期为那些因城市重建、从罗马市中心被驱逐出来的人而设的临时安置区。
教宗前往堂区途中,要求司机在此贫民区停下。拉西丽透露,教宗方济各造访这里,“是圣父的秘密,一个真秘密。没有任何人知道的”。
她指出,教宗到抵达时,找不到棚屋位置,而不得不致电堂区司铎询问更多的指示。教宗到达时,受到主要是拉丁美洲的团体问候,因为他们住在入口最近处。
方济各以西班牙语问候该团体,询问有多少人说他的语言。这问题获得响亮的回应“todos!”,意即“我们所有人!”。
除了拉丁美洲人,贫民区也有乌克兰人、罗马尼亚人、波兰人、厄立特里亚人和俄国人居住。拉西丽形容,这些人中,乌克兰人和罗马尼亚人“是最富裕的”。
三十位在堂区参加教宗弥撒的贫民区居民中,有拉丁美洲人和厄立特里亚人之外的所有民族。
拉西丽指出,教宗在主持弥撒之前进入堂区大厅,关上门询问各人来自何方,教宗与“彩虹之子”居民的相遇“是显示深情和怜悯的重要举动”。
她说:“这是非常令人感动。他们被感动了,而他们很多人是酗酒者、生活在贫民区,或露宿街头。他们住在商店门前,为在夜里有一点暖气”。同时,她忆述教宗询问每个人生活在哪一条街道上。
一些会见教宗的人在这城市中没有立足之地,但回到他们自己的国家又感到非常尴尬。她补充说,他们许多人从前也有工作,但却失业了。
有很多会见教宗的人也渴望和平,包括乌克兰人和俄国人。正如有人说,当他们并肩生活在同一城区之中,他们的国家却处于对战状态。
拉西丽忆述教宗方济各告诉他们,“他每天为民族国家间的和平而祈祷”。
有几个人靠近教宗,恳求他为他们祈祷,包括一位手部受伤的男人。当他为得到治愈而恳求祈祷时,教宗拉起他的手,为他的痊愈“祈祷良久”。
也有一位参加阿富汗战争的前雇佣兵,俯首恳求教宗宽恕他的罪过和“缺乏被爱”,并接受祝福。
教宗也将他的降福送给一位为自己“严重罪过”而恳求宽恕的妇女。拉西丽提及,教宗“告诉她,我们都是罪人。她重复说了这句话,然后他降福了她。”
很多人也为他们的健康而请求祈祷,因为“如果你病倒在街头,你的生活更艰难”。
与很多人因暴力而饱受痛苦,包括酗酒和纵火摧毁他们的家园的贫民区居民人会面之后,教宗告诉那些在场,人称为无家者的,“但没有说出你们的名字”。
拉西丽说,这次会面“非常感人,因为这感受太刻了”,她又指出每个人内有“一种神奇的感觉”。
圣艾智德团体在贫民区工作了十五年,并与很多居民关系非常亲密。除了堂区给予无家者新衣服和鞋子,以及提供淋浴设备,该团体每周二和四也为他们带来晚餐。
教宗感谢圣艾智德团体的“慷慨和耐心”,并告诉居民,他给予他们“来自圣神的勇气,因为你们的生活像灰烬。当火熄灭,留下的是灰烬。然而,如果风吹过,火就会再次燃烧。那是圣神之风。”
拉西丽说,尽管那些参加者遇到了实际的困难,教宗的访问“帮助我们明白到,我们能够改变社会,使他们更团结和睦,更富人性,使他们对人们更包容”。
她回想教宗如何告诉他们,罗马必须从外在重建自身,“只有这样,一个城市才能重新开始。如果我们排斥穷人,我们就是拒绝天主”。
拉西丽也谈论了最近梵蒂冈主动在圣伯多禄广场增设浴室,为无家者提供淋浴设施。她说,此举动是“变革”的一个模范,标示出“如果为梵蒂冈和教宗来说是可能的,那么,为每个人都是可能的。”
她说:“我们的城市和生活方式应作出反思,也要反思我们要怎样更团结地生活。”
与穷人生活在一起“是一个大喜乐,为此我能做见证,成为穷人的朋友带来喜乐。与他们同行,是一大喜乐”。
【完】来源:《天新社》,天亚社编译。
The story behind Pope Francis’ surprise visit to a Rome shantytow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