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电台讯)“我对耶稣基督持有怎样的信德?”教宗方济各1月15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提出上述问题。教宗从当天的福音谈起,强调我们若要真正理解耶稣,就不应该“心灵封闭”,却要在宽恕与屈辱的道路上跟随祂。教宗表明:“没有人能买到信德”,信德是改变我们生命的“恩典”。
当天选读的《马尔谷福音》记述一个瘫子在葛法翁获得治愈的事迹。当时有很多人围在耶稣所在的屋子前,以致抬病人的人不得不掀开屋顶,用绳子把病人连床一起送下去。教宗指出,“这些人拥有患血漏妇人那样的信德。这位挤在人群中的妇人在耶稣往会堂长雅依洛家里走去时,偷偷摸了耶稣的衣裳,为使自己获得痊愈”。拥有这样的信德的,还有那位恳求耶稣为其仆人治病的百夫长。教宗说:“这是坚强、勇敢、引人前进、敞开心灵的信德”。
耶稣在纳匝肋开始祂的使命时,“走进犹太会堂,称自己被派来是为了释放受压迫者和俘虏,让盲者复明,开启恩慈之年”,也就是开启“宽恕和亲近上主”之年,“开通一条通往天主的道路”。而在瘫子痊愈的事迹中,耶稣更进一步,祂不仅治愈疾病,还赦免病人的罪。
教宗说:“在那里有些人心灵封闭,在一定程度上认可耶稣,视祂为一位治愈者。但赦罪可不是小事!祂越界了!他们认为耶稣没有说这话的权柄,因为只有天主才能赦罪。耶稣识透了他们的忖度,遂向他们说:‘你们心中为什么这样忖度呢?为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权柄赦罪,遂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床,你痊愈了’。耶稣开始说一些到某种程度时会令人失望的话,当祂谈到吃祂的血肉乃得救之道时,某些跟随祂的门徒就认为这话太生硬了。”
教宗指出,我们知道天主来是为了“救我们脱离疾病”,但首要的是为了“救我们脱离罪恶,把我们带回天父那里。祂因此而受派遣,为使我们得救而付出自己的生命”。这对于经师,甚至对于我们大家而言,都是最难以理解的部分。当耶稣让人看到祂以远胜过人的能力“给予宽恕、赐予生命、重造人类时,祂的门徒也心生怀疑,不再同祂往来”。耶稣“不得不问祂的小团体说:‘难道你们也愿走吗?’(若六67)”
教宗问道:“我对耶稣基督持有怎样的信德?我相信耶稣基督是天主,是天主子吗?这信德能改变我的生命吗?这信德能在我心中开启恩慈之年、宽恕之年、亲近上主之年吗?信德是一种恩赐。没有人‘堪当’信德。没有人能买到信德。信德是恩典。我对耶稣基督的信德是否令我遭受屈辱呢?我没有说使我谦卑,而是说使我遭受屈辱、使我悔过,叫我恳求道:‘上主,宽恕我吧!祢是天主。祢必能赦免我的罪’”。
群众“追随耶稣、听祂讲道”,因为祂以“权威”教训人,不像经师那样说话。群众跟随祂,也是因为祂治愈病人,行奇迹!在福音事迹的最后,“那人遂起来,立刻拿起床,当着众人的面走出去了,以致众人大为惊愕,遂光荣天主”。教宗对此表示:“如果我有能力赞美天主,那么赞美即证明了我相信耶稣基督是我生命的天主、祂被派来是为了‘宽恕我’。赞美上主是无价的。赞美是无价的。这是一种由神圣激发的情感,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说:‘祢是唯一天主’。愿上主增加我们对耶稣基督天主的信德,祂宽恕我们,赐予我们恩慈之年;这信德叫我们发出赞美的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