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6月12日主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病人禧年弥撒,他呼吁接纳残疾人和病人。面对成千上万名病人、志工和陪同者,教宗警惕社会不可将病人孤立,并强调真正的幸福之道是爱。
教宗方济各对病人、儿童和老年人的亲切令人难忘。在当天的弥撒结束后,教宗依旧热情问候了在场的病人和他们的陪同者。他的这种身体语言恰恰体现了他对慈悲的解释:拥抱、微笑、一句欢迎的话语。
教宗说:“人人渴望的幸福有多种表达方式,我们只有在懂得爱时才能得到幸福。这就是幸福之道!始终是爱的问题,别无他路可走。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爱得更多。许多残疾人和受苦者在感到被爱后向生命敞开了门!甚至仅仅一个微笑就能使人心涌出这样的爱!”
教宗继续说,耶稣理解我们的软弱,因为祂有亲身的体验,祂是一个用爱治病的医生。“当我们看到十字架上圣子的痛苦面容时,我们还会为自己的病痛和苦难抱怨天主吗?”
在弥撒讲道中,教宗表明了他对人类现实的深刻理解: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自己或他人生病”的时候,生病“是人的苦难经历”。面对疾病之苦,人们会持有玩世不恭的态度,认为一切苦难都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来忍受,或者把一切信心都投注于医学,然而医学或许无法治愈那种疾病。
在当今的时代,有人认为最好尽快把病人和残疾人除掉,因为他们可能会成为不堪承受的经济负担。教宗对此表示:“实际上,今天无视病人和残疾人的人生活在幻想中!他不明白生命的真意也在于接纳人的苦难和局限。世界不会因为只剩下‘完美者’而变得更加美好;相反地,只有当人与人相互团结、彼此接纳与尊重时,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当天的福音提到一个以泪水为耶稣洗脚的罪妇。她被众人“判断”,却得到耶稣的接纳。教宗说,“耶稣的温柔是天主爱所有受苦和被排斥者的标记”。这苦难不仅包括身体上的病痛,也包括今日十分常见的精神苦难,教宗称之为“悲伤病”。我们之所以悲伤,是因为我们在与他人的重要关系中感到缺乏爱和背叛。教宗说:“自我封闭的诱惑十分强烈,我们很可能会失去生命提供的机会,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爱!”
其实,基督徒生命的奥迹概括于在圣洗圣事中获得死而复活的巴斯卦活力。当我们浸入圣洗之水时,好似与基督一同被埋葬,当我们从水中出来时则展示出获得了新生命;同样地,疾病和死亡也可以在基督内找到它们最终的意义。教宗最后说:“我们知道,我几时软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时候(参阅:格后十二10),我可在我的肉身上,为基督的身体──教会,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参阅:哥一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