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0月19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他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讲解《新约圣经》的天主慈悲。教宗指出,在“朝生暮死的生活模式”面前,一个“赤身露体”的男人、女人或儿童的处境向我们发出质问,要求我们给饥饿者食物吃,给口渴者水喝。
在所谓的“福利社会”中,人们习惯於自我封闭,“对他人的需求无动於衷”,崇尚“朝生暮死的生活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加需要给饥饿者食物吃及给口渴者水喝,因为今天实在有许多忍饥挨饿的人。
对於这些缺乏食物和水的人民,尤其是深受其害的儿童,教宗说:“抽象地谈论贫穷不会令我们有所震憾,只会令我们思索,令我们痛惜;我们只有亲眼看到在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儿童身上的贫穷状况,我们才会被震撼!”
虽然关怀运动和捐献活动是一种重要的爱德形式,能“减轻许多人的痛苦”,但我们却没有与他们直接接触。倘若我们在路上或家门口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就亲身接触到他们。
“我们习惯於避开需要帮助的人,不去接近他们,多少以我们惯常的作风来粉饰他们的现实,不去谈这个现实。倘若我遇到一个穷人,在我与他之间就不再有任何距离。”
教宗问道,在遇到穷人时“我该怎麽做?我避开他们,从他们身旁走过去?还是停下来与他们交谈,关心他们的处境?”教宗接着说:“若这样做,肯定有人会说:‘这人疯了,居然与一个穷人交谈!’”
挨饿的经验“难以忍受”,“从战争或饥荒过来的人都晓得饥饿的滋味。然而,这种经验每天都在重覆发生,与富足和浪费共存”。教宗指出,忍饥挨饿的人所求的“只是必需品:一些吃的和一些喝的”。雅各伯宗徒的话仍具有现实意义,他说信德若没有行为,“自身便是死的”(雅二17),因为它无法施展作为,无法行善,无法行爱德。
教宗说:“总是有一些人忍受饥渴并需要我的帮助。我不可委托任何一个人作代表。这个穷人需要的是我,需要我的帮助、我的话语、我的热忱。在帮助穷人上,人人都有份。”
耶稣向我们保证,我们若把“仅有的东西”托付在祂的手里,“凭着信德与人分享”,这不多的东西就能变成“大量的财富”。基督对我们说:“我就是生命的食粮”(若六35);“谁若渴,到我这里来喝吧!”(七37)。
教宗总结道:“耶稣的话对我们众信徒是一项挑战,激励我们明认凭着给饥饿者食物吃及给口渴者水喝,我们才能与天主建立关系。天主在耶稣身上揭示了祂的慈悲面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