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阿拉巴马州一位音乐学者说,额我略圣咏是无偿提供给大众的音乐,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属于古板的天主教精英分子。
《圣乐》期刊执行编辑兼“圣咏咖啡馆”博客创立人杰弗里.塔克(Jeffrey Tucker)说:“你可以聆听它,下载完美的版本,还可以制作自己的版本。额我略圣咏是免费让世界分享的。”
塔克五月八日接受访问时说,额我略圣咏“在开放资源平台上发放,人人都可以使用它,就像福音一样,就像天主的恩宠一样”。
塔克将于今年六月在罗马“神圣礼仪研讨会”上发表论文,探讨额我略圣咏的“免费文化”面貌。其论文题目为“礼仪使徒工作与互联网”,旨在探讨额我略圣咏在二十世纪初受到版权保护之害,以及它因近年得以进入普罗大众而再度兴起。
塔克解释:“基督宗教最初的一千九百年,圣咏是个开放的资源框架。这种开放资源形式的音乐,在第一千年通过抄袭、模仿、自由使用等口传形式而兴盛。”
他说,在第二个千年里,额我略圣咏建立在和音衬托、复调音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继而启发了古典乐派作曲家。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大部分堂区不再采用额我略圣咏。一九零三年,努力“在基督内更新一切”的教宗比约十世发表文件,冀“大力推动额我略圣咏,使之在天主教世界内真正普及化”。
塔克的最新研究揭示,教宗比约十世希望额我略圣咏成为“整个教会的免费礼物,任何出版商都应免费出版它”。
然而,当一九零八年《拉丁文弥撒歌集》新版面世时,却受到了版权保护。塔克说,这对圣咏来说是“灾难性改变”。
在接下来的五十年,它成为“一种专利产品,由一个机构所拥有”,并受到精英控制。“这确实完全使人窒息”。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天主教徒音乐家对此感到“极度厌恶”。
在六十年代以前,额我略圣咏被认为是“被拥有的”,是“某种公司产品”。信徒希望有一些“较无拘无束而信实可靠的东西,……因此,民歌传统受到那一代人的欢迎”。
塔克说,但今天,情况已逆转。在现今的礼仪环境中,“情况完全相反”。
“在六十年代蓬勃发展的民歌音乐之后所产生的所有音乐,大多被公司所控制,大多受到版权保护,并属于专利发行。”
“你必须签约成为会员,你的堂区必须支付惊人的费用,才能获取咏唱这些音乐的权利,没完没了。”
“额我略圣咏在五十年代的情况或多或少与此相同,但现在已完全成为开放资源。”
五年前,塔克负责把额我略圣咏的首个庞大版本放到网上。他指出,互联网对传播圣咏及其开放资源状态作出巨大贡献。
“在一年的进程中,我们看见了通常的模式:衍生作品创作出来,新的软件平台出现,新字体也逐渐形成,在五年前这简直是难以置信的,因为现在你可以为自己的数码装置下载应用程式。”
塔克说,应用程式的开发,譬如Liber Pro,证明圣咏的“免费文化”和“民歌”性质,并说明“开放资源Liber(Usualis)如何得以运用”。
“所有这些衍生作品出现了──新上载的录音;所有额我略圣咏书籍现已上网;你可以进入《YouTube》网站聆听任何一首圣咏,各式各样的录音,多元化的演绎;新的圣咏书已经写好,这都是因为那些已写成的字体,又是在开放资源的基础上。”
“因此,以往看来是那么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生疏而古怪的东西,现在成为耳熟能详的音乐,有多种不同格式,供全球人士享用。”
塔克说,堂区采用额我略圣咏后,“显著地改变人们的礼仪体验”。
“当参与弥撒时,你宁愿听到以额我略圣咏诵唱直接配合礼仪年、节期或庆日的对经,还是希望再次听到《让我们同聚一起》这样的歌曲?”
“一周又一周,这些改变对于人们体验信仰的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完】来源:《Catholic News Agency》,天亚社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