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明爱最近举办“社会使命研讨会”,探讨教会贫困人士的工作。会议讲者强调爱德工作须身体力行,不假借他人之手。
新加坡总教区《海星报》九月七日指出,第四届社会使命研讨会已于八月二十三日假当地的公教初级学院举行,逾七百五十人出席,他们来自法国、日本、韩国及亚洲等国家。会议的主题为“我要一个怜悯的教会来怜悯贫困的人民”取自教宗方济各的《福音的喜乐》劝谕。
新加坡明爱主席林长仁(G. Lim)致辞时说,天主教是个怜悯的教会,因为耶稣在真福八端中说明了祂如何眷顾贫穷及贫困的人民,而信仰必须在生活中活现出来,就如教宗八月六日在公开活动中提到,基督徒的生活标准即在饥饿、贫穷、边缘化、生病以及孤独的人中认出耶稣。
林氏讲题围绕“什么是贫穷?我们能向穷人学习到什么?何谓与穷人成为合作伙伴?”
星首牧:慈善不能外判
新加坡总教区吴诚才总主教致辞时表示,慈善不是能外判的公益活动。他说若要服务贫困的人、援助贫穷的人,就必须先经历贫困、体验贫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和理解他们的处境。 他说教会体恤穷困的人,行善也是教会的本质。
吴总主教称,捐钱帮助穷人和亲自参与是不同的,后者要求与穷人有直接的联系,与他们一起面对挑战。他说贫困的人是基督徒最好的导师,与他们接触时可理解他们的经历,并明白其痛苦,从中让人学习恻忍之心。
他唿吁教徒不要批判或谴责他人,因为没有人会知道对方背后的辛酸。他说行善非易事,需要祈祷和互相扶持,以克服工作上所面对的挑战。他亦鼓励与会者不要因无法帮助所有贫困的人而气馁,尽力就行了。
谈到贫困的成因,大会讲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吴瑜虹(I. Ng)列举多种因素,如身体的缺陷、收入不平等、缺乏意志力、缺乏机会等。
她指新加坡的贫困人士多数有栖身之所,但无足够现金应付日常生活的开支。
亚洲明爱主席菊地功主教则分享他加入日本明爱后在各地的经历,他指救援工作虽然会于灾难后马上进行,但随着几个月后救援组织就会撤离,幸存者便遭世人遗忘,包括一九九五年就已存在的卢旺达难民营,至今当地仍然面对食物不足等问题。
他指媒体报导使人关注并踊跃捐助,一旦不再报导时,公众便遗忘有待援助的人。
菊地主教称,安逸使人对他人的需要不再敏感,甚至排斥和不平等地对待他人,这些排斥包括对别人的死亡漠不关心,而浪费食物更是对饥饿的人不公平。他又说,福传不能漠视善行,而行善也不能忽视教会的教导。
Matthew Tan 修士称,明爱协助贫困人士有五项原则,包括在维护尊严的方式下服务他人;参与并给对方选择的权力;个人和家庭必须运用所有资源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服务将应需要做短期或长期的救济;授权有需要的人们为自己负责,并尽量重新融入社会,而不是一味依赖救济。
与会者亦于研讨会上分成四组,探讨低收入家庭、外籍劳工、青年危机以及边缘人所面对的挑战,从中学习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