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座新闻发布中心“担心”被强迫带离教区的邵祝敏主教。一些媒体报道了中国政府外交部的强烈反应。但在外交部官网上却不见这段回应的踪迹。所谓中-梵接触再次受阻的说法似乎为时尚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圣座之间“秘密”接触的新时节遭遇了温州教区主教邵祝敏事件。连续几个月以来,他遭到了地方官员的虐待、阻挠他履行主教牧职。那些受雇全职抵制北京和罗马达成协议的宣传机器早已将“邵祝敏事件”迫不及待地解读为中国政府和梵蒂冈接触的又一次触礁。但是,一些迹象似乎表明恰恰相反。
事件
九个多月以来,浙江省地方当局对邵祝敏主教采取了强制措施。二OO七年十一月十日被祝圣为温州教区助理主教后,从未得到中国政府承认的邵主教成为所谓“地下”团体的负责人,直到温州正权主教朱维芳于二O一六年九月以九十岁高龄逝世。从那时起,按照教会法典,邵主教接替朱主教成为温州教区正权主教。但是,恰恰从那时起,他开始被强行带离教区和住所。地方政府当局要让他从“地下”主教的“不规范的”状态走出来,接受成为教区主教,领导温州整个天主教会团体。但是,他拒绝在爱国会注册。为此,邵祝敏在其前任葬礼期间被带离教区。然后,在复活瞻礼再次被带离,很可能是为了让他参加“说服”性质的学习班。
不难想象,教宗方济各的助手们通过与北京政府公开对话的渠道要求浙江省政府当局停止采用此类无理取闹的方式对待邵主教。六月二十六日星期一,圣座新闻发布中心主任发表新闻公报充分表达了这一担心和敦促。在回答一些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时,圣座新闻发布中心主任格里戈∙伯克表示,圣座“对这起事件以及类似不利于通往理解道路的情况深感痛心”。希望“邵祝敏主教能够尽快返回教区、保障他平静地履行牧职”。同时还指出,“我们所有人都应邀为邵祝敏主教祈祷、为中国教会的历程祈祷”。
圣座新闻发布中心发表的这份新闻公报并不代表梵蒂冈某个机构的正式声明,既不是圣座国务院也不是圣座万民福音传播部(两个专门处理中国事务的圣部)的;甚至没有在《罗马观察家报》上发表。法新社立即报道了据说是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应:按照法新社的说法,六月二十六日,中国政府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记者会上被问到梵蒂冈声明问题时重申“中国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方面干涉中国的内政”。但同时,“与其他国家一样”,正在“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按照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传统”。近年来,这种冷战模式已经从北京回应宗座关怀中国天主教徒的专用措辞中消失了。但中国政府外交部官网发表的记者与发言人问答中,既没有关于邵祝敏事件和与梵蒂冈关系的问题也没有回答。分析家们指出,按照中国外交惯例,没有以书面形式正式发表的声明,不能被视为是这一机构的官方立场。
事件说明了什么
圣座新闻发布中心关于邵祝敏主教的声明是在中梵工作委员会新一轮会谈刚刚结束几天之后。这一委员会,专门就包括中国主教状况在内的问题进行秘密谈判。在此期间,六月二十日,德国驻中国大使还在使馆官网上发表声明,要求中国当局结束对邵主教的压制、让其恢复完全的活动自由。欧洲外交官这番话所产生的唯一真正效果,就是给那些长期攻击圣座重新与中国政府直接接触的势力提供了新素材。
恰恰在最后几次的直接对话中,圣座代表们应该也亲口向他们的中国对话人表达了对天主教会主教和团体遭到地方政府欺压这一具体情况的忧虑。他们应该重申了梵蒂冈方面在对话中坦诚的努力是义无反顾的;在所走的道路上造成不便和问题的,恰恰是邵主教遭遇的这样的事件。表面上看,与中国发言人多次表示的愿意对话和向对话开放的官方声明是不相符的。恰恰在与宗座直接接触渠道重新开放三年之际,地方政府官员们对主教和中国教会团体内其他成员大大小小的欺压,最终以致命的方式加剧了质疑中国政府当局意向声明的坦诚性。也在许多中国天主教徒内加剧了丑闻和混乱;代表了正在进行中的破坏对话的客观因素,如果真的想以双赢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亟待化解的。
清除地雷
目前,中国政府迄今为止对梵蒂冈声明的克制性反应使人认为,北京也无意借机高调炒作让与圣座对话的谈判泡汤。摆在面前的问题很多、很复杂。邵祝敏主教事件似乎是许多问题的缩影,政府不承认他,但教区绝大部分教友追随他且不想服从政府宗教政策强加的任何规则。化解问题就需要平心静气、耐心和彼此信任。与北京政府对话的同时,圣座饱受了各种抵制中梵接触势力先入为主、操纵和摆布的攻击。这些势力,无法容忍罗马教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展开并增加直接接触、不再需要中介,就连这样的想法都不能容忍。
但恰恰是在处理邵主教这样复杂案例中所体现的各种关怀,也展示出了宗座在渴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话中所遵循的唯一准则,既不是天真无邪的乐观,也不是一味狂热地崇拜外交谈判的权力,而是宗徒信德指引下的视情况辨别。为了帮助中国天主教徒,在少一些多问题的情况下善度、宣信与罗马主教和整个基督的教会的圣事共融。正如教宗方济各在圣伯多禄保禄瞻礼中重申的,始终要认识到“忍受邪恶不仅仅是有耐心、对付着向前;忍受是效仿耶稣:背负起重担、为了祂和他人用自己的肩膀承担。接受十字架、满怀信心地继续向前,因为我们不孤独:被钉十字架上死而复活的上主与我们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