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徐汇天主堂耗时四年半时间修缮竣工,将于12月16日重新开堂,并向市民开放参观。
徐家汇天主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它座西朝东,平面呈十字形,是一座仿法国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徐家汇天主堂以其规模巨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在当时被誉为上海的第一建筑,是上海天主教发源地,其正式名称为:圣依纳爵主教座堂,是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府所在地。
徐家汇天主堂由英国著名建筑师道达尔设计,法国上海建筑公司建造。资料显示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但根据研究,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法国哥特复兴风格。会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坐西朝东,南北宽34米,东西长84米,会堂净高高28米。教堂外饰面为清水砖,花岗石镶边,饰以许多圣徒的石雕,纯洁而安祥。屋顶铺设页岩瓦,女儿墙外侧壁垛顶端安置有滴水兽。教堂主会堂建筑为砖木结构,会堂东立面两侧是哥特式钟楼,钟楼全高约51.7米,两个尖顶上各有一个十字架,会堂山墙顶上也有一十字架。
在教堂外面的墙角里还堆砌着一些雕刻有中式图案的石头,它们是在修缮过程中发现的,工作人员猜测,它们可能是建筑牌楼或者桥梁的遗存,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已经无从考证其内容和用途,只是整齐的摆放在这里,见证着百年历史的沧桑。
走进徐家汇天主堂,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彩绘玻璃和玫瑰花窗。会堂山墙与南北两翼墙上有圆形玫瑰花窗。山墙主窗为辐射式玫瑰花窗,中花四叶,周围12朵五叶玫瑰花。南北翼耳堂侧墙上为轮式玫瑰窗,中花八叶。据介绍,这种轮式窗在罗马时期就出现了。
窗户上镶嵌彩色铅玻璃,光影美轮美奂。这些玻璃图画题材多以宗教性的故事为主,也夹杂少量现实生活的题材,每扇玻璃都有不同的故事。此次修缮工程中最大的功夫就是恢复了教堂的彩色玻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玻璃并不是通过进口,而是由上海制作的。修缮小组在制作过程大量考察了国内和国外的案例和经验,发现直接在白玻璃上绘制会缺乏立体感,此次在修缮中选择了不同的玻璃,再请画师在玻璃上作画,经过六百多度高温烧制,这些玻璃窗在阳光下呈现出绸缎版的色彩,立体感非常强。除了体现出宗教氛围,教堂中的各种花纹、形状、线条等都在玻璃窗的图案中有所体现,使它们和整栋建筑融为一体。由于窗框是木质结构,经过百年风雨会发生变形,每一个窗框的实际尺寸都有差距,所以每一扇玻璃都是量身定做,在安装过程中也会发现问题,需要不断调整,如果观众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细节处的匠心体现。
教堂内部能够容纳3000人,座椅可以容纳1000余人。地板上的花砖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此次在修缮中保留,并且恢复室内方砖地坪。教堂里还有64根石柱,支撑起呈下宽上窄结构的整个内部空间,此次在修缮中也保护了石柱原来的面貌。
教堂里曾经有一台著名的管风琴,目前为了不影响中间的玫瑰花玻璃,一台电子管风琴暂时按放在下面,经过重新设计,未来将有纯手工打造的新管风琴搬入这里,到时教堂的音乐会更加不同。
徐家汇天主堂和上海的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由于教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徐家汇天主堂建成后,徐家汇教堂区也快速发展起来,范围达到今东到天钥桥路、西至文定路、南起斜土路、北抵徐镇路的1.5平方公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