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香港讯】首位华人慈幼会士远赴蒙古传教十年,协助当地游牧民族适应城市化的社会变迁。纵使几经困难,这位传教士从未有一丝放弃的念头。
原隶属慈幼会中华会省的梁干潮神父二零零六年获派遣到蒙古传教。当时他告诉天亚社将毕生在蒙古工作,不会重返中华会省。他目前属于越南会省。
这位来自香港的传教士今年六月十七日再对天亚社说:“坦白说,我未曾想过要回香港工作。我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了蒙古人,起码我是这样认为。”
五十七岁的梁神父目前是达尔汗市的堂区的本堂神父,他估计当地约有近千名教友。这个面积比香港大廿五倍的城市距离首都乌兰巴托以北约二百公里。
然而,十年的传教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他承认在几年前也曾经历“非常失望”的低潮,因为有本地的核心成员投诉他。
他说:“我们之间起了分歧。他们投诉我催逼得他们太紧,常常要他们参与弥撒、办告解。”他续说:“身为牧者受到自己的羊群指责,那是非常难过的时刻。他们是从开始就与我一起的人。”
不过梁神父没有因此而想过放弃。他邀请这些核心成员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沟通,澄清了彼此间的一些误会。“自此,我们变得更紧密,而且更互相了解对方。”
除了本地的核心成员,梁神父也与其他慈幼大家庭的成员合作,包括四位神父和两位修女。梁神父笑言:“我们都是来自不同国家。当中有华人、韩国人、日本人、越南人等。我们坐下来开会时,会戏称‘我们正在召开联合国会议’。”
慈幼会与来自菲律宾圣母圣心会的蒙古监牧区黄旭东(Wenceslao Padilla)主教达成协议,把当地的北部交托他们管理。
认识当地人需要迎接社会转变
自从这个年轻的教会在一九九二年诞生以来,见证着蒙古社会变迁,并给予相应的社会服务,以协助当地人适应这些转变。梁神父就在达尔汗建立了一座鲍思高青年中心,可以举行弥撒及各项活动及培育服务。
梁神父指出,蒙古座落于中俄之间。前者因历史缘故,蒙古不欲与其合作,而后者自身的经济持续衰弱。因此,蒙古政府希望寻求与西方国家合作。
他说:“十年前,我们已经知道英语及电脑应用在劳动市场将会很重要,因为不少西方企业开始在这里投资。所以我们提供这类课程给青年人学习。现在,甚至有在职人士也参加我们的课程为自己进修。”
蒙古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正普遍地逐步提高。梁神父说:“的确,在这十年间,我们可以见到很多建设落成。”但与此同时,他指出贫富差距日益严重。
梁神父对蒙古人的第一个印象是单纯的,虽然有些粗鲁,但是个非常豪爽好客的民族。他说:“刚刚到蒙古时,我探访他们居住的蒙古包。他们不会关着门,人们可以随便入内休息,或吃点东西。”
“他们向我解释,每人都会有紧急需要。或许有一天,自己也有同样的需要。”
然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慷慨个性,同时使他们缺乏长远计划,尤其是财务管理。
蒙古政府提供十三年免费教育,但入读大学对基层来说还是非常吃力的一回事,缺乏理财计划是其中的困难之一。
梁神父说:“我们就是见到这个问题,因此我们为小孩子成立奖学金储蓄计划,当他们达到入读大学的年纪时,应该有一笔能够应付学费的本金。”
梁神父得到善长的协助,为这些学童成立助学基金,又与当地银行合作,获得可观的储蓄利息。梁神父透过邀请学童参与每年的暑假活动,在活动结束时按出席率把奖学金存入他们的奖学金储蓄户口。
他说:“我稍后会邀请地方官员加入基金会的董事局。这样政府便会更加明白教会在当地正在做什么。”
年轻教会渐入新阶段
蒙古教会八月廿八日将会迎接首位本地神父,为这个年轻教会揭开新一页。
廿五岁的恩赫巴塔尔(Enkh Baatar)执事曾在南韩接受培育,现在正走访不同教会团体,与教友互相认识。
梁神父说:“蒙古教会目前仍然由外籍传教士管理。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她自己的圣统制。我们有另一位本地修士正在南韩进修,期望本地圣召将来更加蓬勃。”
与此同时,蒙古教会数月前获政府批准在额尔登特成立第三个传教站。该处靠近乌兰巴托,民政当局批出为期三年的许可,准许外籍传教士前往当地服务的入境签证。
梁神父表示,该处从前有一批修女在服务,但后来修会因一些原因决定离开,而慈幼会刚刚同意接管这个传教站。
他说:“那里有一个四十人左右的教友团体。那些修女已经建立了学校等设置。我们只需要派遣一些传教士牧养他们,相信这个团体便会再次活跃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