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香港讯】香港一直被视为势利的社会,收入微薄的生态保育工作通常不获家长鼓励和欣赏。然而,近年似乎多了年轻一代愿意投身这类工作,为下一代保留更美好的城市。
绰号“马屎”的环境工作者认为,香港的自然教育与文化实在太少,“他们(家长)的想法很少关心大自然”。
有十多年保育经验的马屎自小喜爱动物,在家中也有喂养宠物,喜欢探索大自然。他完成学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海洋公园”担任动物训练员。
他对天亚社说:“我十分幸福,可以找到与动物有关的工作,也开始慢慢认识这范围的行业。”
之后,他开始思考到底要留在商业范畴,还是从事其他与自然有关的工作,例如生态保育。最后,他选择了一家与环境相关的非政府组织机构工作。
目前,他的主要工作围绕着农地的复耕和保育,工余时间也会关注萤火虫生态,因为他相信透过这种特别而具代表性的生物,能吸引更多人关注环保议题。
在一九七零年代香港出生的马屎,与其家人见证经济起飞的年代。他说:“我的父母就好像当时大部分的人一样,认为这类工作不能糊口,也担心我会存不到钱结婚。”
香港中文大学环境科学系毕业生刘耀琮同样认为上一辈人不理解环境工作。廿三岁的他对天亚社解释:“他们通常觉得大学毕业应该找一份比较赚钱的工作。”
不过,一些年轻的家长开始接受他们的孩子选择金钱而外的出路。育有三名子女的教友黄家欣表示,孩子将来如何选择事业,最重要是他们的生活是否开心愉快。
这位四十来岁的母亲对天亚社说:“我在新闻上见到一位年轻的香港大学毕业生当农夫。他也生活得非常开心和投入。”
她续说:“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虽然赚很多钱,但并不快乐。做他们喜爱做的事,似乎为他们更好。我愿意尊重他们的决定。”
然而,不少挑战也使得青年投身环境工作却步。曾在非政府组织实习的刘耀琮表示,他的一位朋友希望开设纸包饮料包装回收场,惟目前香港多方面亦不利这类环保工业。
他说:“这位朋友已经到了台湾学习相关技术,更获得这项回收工业专用的机器生产商以较便宜的价格出售机械,但无奈香港的地租及环保政策都未能配合发展。”
马屎认为,香港如果继续忽视环境保育,这个城市将无法为下一代带来持续发展。不过,他同时见到有一批年轻人为了打破这个局面而走出来,因为他们认为在香港生活越来越艰难。
以食物为例,香港主要依靠进口食粮,特别是来自中国大陆,因此生活成本非常高昂,而且并不自主。马屎说:“一些青年人反省过这样的情况,也尝试寻找出路。”
位于香港新界东北的“马宝宝社区农场”和“乡土学社”也有一些年轻的有机耕种农夫。马屎认为,在数十年前,选择投身这个不普遍的职业是非常困难的。
他说:“有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投身农业是非常好的事。他们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作有机耕种。”
当不少人仍然模糊地认为香港的农地和农夫已所净无几的时候,马屎不这样认为。他说:“的确,有农地被荒废,或变成了废车场等等。但我还看到一些地主希望他们的农地能够更像一块土地,有耕作生产。”
香港有近四成土地被列为郊野公园而不能发展。然而,现在有些土地发展商开始企图规划部分这些郊外用地来建屋。
马屎说:“如果你对我说,你宁愿睡在空气污染严重的马路旁边,来换取经济发展,我想这对香港人来说是十分可悲的。现在经济价值凌驾一切,而非大自然。香港人必须改变这样的思维。”
【完】天亚社英文新闻:
Hong Kong youth prefer protecting nature than making mon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