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二百三十位学校牧民工作者、公教教师、校长、堂区青年领袖及神父等参加七月十五日假将军澳明爱专上学院举行的「青年牧民论坛」,讲者均认为学校为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仰培育,有助青年返回堂区后持续信仰心火;而为青年建立信仰小团体,透过分享与同行能够帮助青年确认身份认同的重要。
论坛由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主办,主题为「堂校合作——青少年福传的高速公路」,探讨堂区与学校之间可如何加强合作,让就读天主教中学的非公教学生在认识信仰后,能于堂区接受延续培育。
论坛上,夏志诚辅理主教认为青年牧民若要成功,青年领袖需要令青年「愿意在家庭、学校、堂区、社会之中为主作证」。他认为青年牧民方向首要是陪伴青年成长与同行,助青年成为门徒,以至日后服务社群。他表示,堂校合作应以堂区为先,「学校是福传的地方,堂区则是牧养信徒的地方」,若善加发展堂校合作,青年即使离校后也会自觉地过渡到堂区延续信仰。
讲者期望堂区常设青年组
冯定华神父以「今日青少年的需要看有效的福传工具」为题,从青少年的个人心理、伦理及宗教层面引证出青年需要别人的明白和肯定,并帮助他们发掘生命的意义。他指为青年建构小团体能加强归属感,凝聚信仰氛围;善用社交媒体;在小组内鼓励青年「分享自己皈依和信仰经验」均是有效的福传。
陈志明副主教则就堂校合作的方案作出分析,指全港共有二百四十多间天主教学校、五十二个堂区,建议可邀请校长加入所属堂区牧民议会,一起制定青年牧民方向;而堂区举办青年活动时可邀请区内中学生参与,互相交流。
答问环节上,有信徒关注堂区青年事务发展,亦有问及教会培育青年领袖的方向等。陈志明希望每个堂区成立常设青年组,并在堂区议会内邀请至少两位青年参与,以反映青年声音。冯定华则认为,青年牧民发展应成为堂区发展计划的一部份,使资源更集中。
席间,大会邀请圣伯多禄圣保禄堂分享设立「庆礼院」,邀请非信徒学生从玩乐中认识公教价值的经验;另外,该堂区与区内天主教中学合推慕道班,有份参与的堂区牧职修女许修女说,多元化的活动能吸引青年返回堂区;修女亦时常到学校接触青年。
北角圣犹达堂公教青年与邻校信徒教师分享堂校合作经验,青年信徒范司元表示,自己在学校教师鼓励下到堂区慕道,而堂区每年响应的明爱卖物会主要由青年参与,让他从中认识到一班志同道合的同行者,「直到我中六准备发榜时感到压力,他们与我一起参与祈祷会为我打气,这份爱和支持令我十分感动」。
青委会主席甘宝维神父会上表示,他期望透过论坛凝聚关注青年牧民的信徒,分享与探讨青年牧民工作与挑战。他对本报说,现时青委关注建立小团体及堂校合作的发展,「青年领袖帮助青年建立身份认同外,领袖本身的召叫也很重要,论坛可加强各团体发展青年牧民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