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香港讯】踏入廿一世纪,《时代杂志》曾首创「纽伦港(Nylonkong)」,意指世界三大国际都会纽约、伦敦和香港。然而,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繁华背后却是严重的贫富悬殊问。
今年六月,香港统计处公布二零一六年最新的坚尼系数为0.539,较五年前上升0.002,创四十五年新高。即使除税及福利转移后的坚尼系数,是回归以来首次录得下跌,较2011年跌了0.002,但最新数字还是有0.473。
一般来说,0.4为坚尼系数的警戒线,如超过则反映贫富差距出现问题。坚尼系数是反映贫富悬殊的指标,介乎零至一之间,数值愈大反映住户收入差距愈大。香港每五年公布一次坚尼系数,而自有记录以来,香港坚尼系数均高于警戒线,甚至超越新加坡、华盛顿、芝加哥和洛杉矶等城市。
香港统计处处长邓伟江在记者会上公布有关数字后,多次被记者追问本港贫富悬殊是否日趋严重。他未有直接回应,仅称贫富悬殊是个复杂概念,0.539的坚尼系数只能反映现今收入差距扩大,但未有计及低收入、高资产因素、医疗、教育及房屋等福利开支增加。
然而现实情况是怎样?玉薇的故事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个答案。
楼价是导火线
五十岁的玉薇是基层打工仔,早上派报纸、下午送外卖,月入约六千多港元,家中有丈夫和儿子。二零零零年她在中国做生意被骗,卖楼还债,自此经济状况每况愈下,曾经要做三份工作,加上丈夫的薪金才能养活一家三口,而最令她感吃力的,是昂贵的租金问题。
她告诉天亚社说:「租金原本每月八千元,十年后升至近二万,被迫租别的地方。那时幸好有朋友廉价地租给我们,但五年内也由六千多元加至一万多。我根本无力负担。」
她坦言,跟丈夫的收入加起来,单是租金、生活费和交通费已花去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幸好她后来申请到政府资助房屋,现在每月租金约二千多元,才能松一口气,可以少做一份兼职。她感慨地说:「不过我也等了四年才能申请成功。」
玉薇认为香港贫富悬殊愈来愈严重,主因是受楼价影响,加上收入永远追不上通涨,也是问题所在。她慨叹:「香港虽然制定了最低工资,但保障还是不足,政府根本帮不上忙。尤其是申请政府资助房屋门槛高,新移民或家中孩子很小的才有机会申请得到,更要完全没积蓄和收入,我们这些收入不多的基层打工仔,唯有靠自己。」
早前美国顾问公司Demographia进行研究,针对全球四百零六个城市的楼价,发现香港连续七年蝉联全球最难负担的城市,楼价与入息比率(即楼价中位数除以家庭全年入息中位数)为18.1倍,即要一个家庭要不吃不喝十八年才可置业。
香港政府的数字亦显示,二零一七年首季按揭供款与家庭入息中位数的比例已高达百分之六十六,即一个普通家庭要用三分二的家庭收入来缴付房贷。
衍生露宿者问题
香港楼价高企更衍生出露宿者的问题。圣德肋撒堂圣云先会会长岑子扬对天亚社表示,现有四成的露宿者都是有工作的,但因收入不高,负担不起租屋买楼,被迫露宿街头。
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干事叶宝琳向天亚社说,露宿者更有年轻化趋势,部分甚至才二十多岁而已。叶认为,政府作为公益身份,应以照顾弱势社群为先,尤其新特首林郑月娥是天主教徒,更应该明白信仰精神,好好考虑如何有效分配资源,让有需要人士得到更好的保障,以解决贫富悬殊问题。
新特首林郑月娥在八月二日出访新加坡之前,主动跟记者谈及房屋问题,表示对此现象感到担心,「需要马上做工作」。她希望在十月提前发表施政布告时,会多点着墨于解决高楼价问题,例如简化市民申请资助房屋的手续、把申请年期缩短等。
带出爱德精神
岑子扬说,面对香港贫富悬殊的问题未得舒纾,他们机构会经常到区内探访基层市民,希望把基督的爱德精神带到他们处,让他们感受到被关爱,从而重建他们的价值,有动力面对生活。
玉薇指,她不少基层朋友都明白大家生活困难,故会守望相助,像知道有过期面包或食物都会送她,而她亦是基督徒,坦言信仰让她咬紧牙关挺过难关,「面对问题不抱怨,常怀喜乐的心面对,更相信一切自天主照料。」
【完】天亚社英文新闻:
Hong Kong’s working poor struggle to surv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