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及香港一些堂区在圣诞节前举办「圣诞爱心愿望树2017」,为澳港地区,以及海外的基层人士送暖。大会本月6、7日,分别于慈幼中学和花地玛圣母堂,举行两场的「相聚一刻」活动,让澳门有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愿望成真。
何谓「爱心愿望树」?
「圣诞爱心愿望树」已是第二年于香港举行,今年更引进到澳门本地,让更多人分享圣诞节的意义与温暖。大会透过社福机构服务使用者、学校、堂区等,邀请有需要的人,以「许愿天使」的身份,写下自己希望的圣诞礼物(礼物愿)或代祷愿望(祈祷愿)。
大会表示,今年共收到约500个「礼物愿」及约350个「祈祷愿」,再由一批担任「爱心天使」的信徒,以一对一的配对形式购买礼物,或为对方以七天玫瑰经及一日守斋的形式,为「许愿天使」献上祈祷;最后「爱心天使」会在「相聚一刻」的活动中,亲自将礼物送到「许愿天使」手中。
「圣诞爱心愿望树」本年增设海外机构参与及加设「助学愿」:「柬埔寨童梦工场」的义工先前到柬埔寨探望山区儿童,为100位儿童写下礼物愿望,再由澳港的「爱心天使」购买礼物;「助学愿」赞助200位非洲喀麦隆的单亲儿童或孤儿一年学费。上述两地受惠儿童会与「爱心天使」成为笔友,每半年交换书信或相片。
「爱心愿望树」的构思
有份筹备活动的香港圣德肋撒堂关社组成员岑子扬(David)接受访问时表示,整个活动的构思源自与朋友的经历:「我们几个人看到外国(特别在美加)流行『愿望树Giving Tree』这个活动,觉得很有趣,所以将这构思搬过来,再集合几个不同的元素。」
他续指,原本的「Giving Tree」活动没有人与人的接触,纯粹有人捐礼物出来、放在圣堂,透过中间人送赠有需要的人:「我们认为这样不足够,我们的宗教需要有人与人的接触,也可作一个福传的机会。因此,我们增加了『相聚一刻』,让他们能亲手见面送礼面。」
此外,David认为基督徒更应该为有需要的人彼此代祷,于是加入「祈祷愿」的元素:「『爱心天使』在帮助『许愿天使』达成愿望之后,亦为对方献上一星期的玫瑰经及守斋,再写上留言才送礼。由于大部分许愿者都是非教友,因此无形中也是在作福传,真正将天主的爱带给别人。」
David强调,祈祷是最重要的元素,并以去年一位患癌的许愿者为例,指出礼物并非最重要,而是为有需要的人祈祷;最后共有117名「爱心天使」为该患癌的许愿者祈祷。他又补充,由于「爱心天使」和「许愿天使」已作配对,即使活动完结后也会保持联络,让许愿者感受到爱与天主的临在,并期望能做到带领他人慕道进教。
老师携学生参与助他们愿望成真
有学校老师带同学生参加在花地玛圣母堂的「相聚一刻」活动,让学生能亲自「迎接」愿望中的礼物。
老师称,参加的几位学生都是家庭背景较清贫,较有需要帮助。而学校老师在一次的小组活动中,邀请学生写上心目中的礼物,并指明不是奢侈品,而是能帮助生活上或学业上的物品,让他们的愿望一一成真。
有学生得到一副新眼镜、新手表,又有学生收到一图书和笔盒,老师续说:「因为她刚刚升上小一,小学要用笔盒;而柄华得到一套校服,相信是有心人亲自到学校购买;实在十分感动!」
一名叫䁱慧的小三女同学,则要求一盒0.5的铅芯笔笔芯,但最后得到一整袋的其他礼物,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义工们的得着
香港圣玛加利大堂的「爱心天使」Andy去年在香港都有参与这活动,他指今年所覆盖的范围较广,受助的人亦包括海外地区,但最大的得着是去学习,和接触不同地区的基层家庭,同时在筹备时期,去了解每一个堂区的运作。同时,他又指这一份经验是无价的:「送礼物的『爱心天使』也能有不少得着,在每一个人于活动中的反应,也能看到天主的爱。」
来自澳门圣老楞佐堂的廖慧玲姊妹称,在这个活动获益良多,特别在两个堂区一起合作筹办同一活动时,当中有一份共融的经验:「带出一份共融、合一的气氛,不论是为义工,还是为我们个人本身,都有一份意义。」
她又表示,自己没有想过成效方面,但看到送礼者和收礼物者的脸上充满着喜悦,已知道这活动的成效已经存在:「两个不相识的人,来到这里,为了对方并因这活动走在一起,不用义工介绍都已十分融洽,互相问候与关怀,我们深信已达到所期望之目的。」
至于另一位义工、来自花地玛圣母堂的林丽群(Katy)看到所收到的「礼物愿」时,坦言没有想过澳门有一些实在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标明『礼物愿』是500元以内的非奢侈品,但有一位小朋友的助听器坏了,要换一部新的话则需要3000元……最后由七名教友,一起合作完成他这个心愿;可以看到澳门教友是愿意帮助素未谋面而又有需要的人,这是十分感人的!」
何知行神父随后亦接受访问,表示这个活动的筹备工作虽然很多,但效果十分好,亦能达到目的,让人感到喜乐与爱,是一个福传很好的工具。
何神父又说,不论是教友或非教友,都在活动中得到两份礼物:「一份是物质的礼物,而另一份十分重要,是精神上的礼物,就是喜乐和爱;能让更多人体验和相信,天主就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