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香港讯】天主教团体MercyHK,五月在香港离岛长洲开设了一间小吃店,名为「喜乐小店」。
团体创办人之一的梁美玲,负责小店的营运。她希望透过小店能为团体的服务提供经费,及给更新人士和青年提供工作培训的机会,让他们能重投社会,自力谋生。
她接受天亚社专访时说:「更新人士重投社会,经常遇到适应上的问题,尤其很难找工作。小店就像一个中途站,让他们在重投社会前,有处地方可学习与人相处及谋生技能,以便更快适应社会。」
他们有了改变
小吃店开业时间尚短,只有两个月,故暂未有更新人士在这工作,但有四名年青人天天来当兼职。
梁美玲说:「他们都住在长洲,但不爱读书只爱玩,有时流连街头至凌晨一、两点。故请他们来打工,提供他们工作机会及培训,免他们学坏。」
年青人每天轮流下课后来帮忙两至三小时。梁氏指,两个月下来,看到他们有很大的改变。「他们开始时工作都不认真,现在变得主动,更会给小吃店提意见作改进,看出他们变得有责任感。」
梁美玲打算日后每月在小店举办一次不同类型的福传活动。像早前打算在店前空地举办音乐会,给青年人表演机会,只因下雨取消;「不过,我们会再办」。
五月廿六日,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胡颂恒神父,及一众修道人和教友,同来「喜乐小店」参加祝圣礼。(被访者提供)
我们只为帮人
「喜乐小店」主要售卖饮品和食品,包括猪扒包、糯米糍、泡面等;同时也为游客,提供宗教旅游服务。
作为岛上首间也是唯一一间打正宗教名义开办的小店,虽在天后庙旁,却甚有天主教特色。
店内外都挂有十字架、圣经金句、圣像;并摆放修女们捐赠的圣物,如唸珠、十字架、圣相等,供客人自由捐献购买。
当中一幅「露宿的基督」的画像,像中基督躺在长凳上,像在公园露宿,全身给毛毯包裹着,只露出有钉孔的脚掌。
画旁黑板写了玛窦福音第廿五章卅五节:「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
梁美玲说:「这金句是我们小店的宗旨。」
曾有学生来小店吃东西,四人只点一人份。在店员询问下,才知道他们没钱。梁美玲说:「我便跟他们说不用担心,吃了有钱才拿回来;但他们翌日还是拿钱来付账。」
「喜乐小店」作为天主教团体开办的小店,梁美玲指他们的经营手法跟别的不同。「大部份做生意的,没钱都不准进店;我们不会,因为我们想帮人。」
像有只手推我
梁美玲以前是商人,没做生意后从事过不同职业。二零一六年,她参加普世青年节后回港,开始思考人生方向。
同年十月,有神父建议她参加胡颂恒(John Wotherspoon)神父,在油麻地天主教小学举办的「薄饼派对」,给更新人士、无家者和长者派薄饼。
来自澳洲的胡神父,是无玷圣母献主会会士,在港传教三十多年,经常与基层人士为伍;他每周会到不同监狱探访囚友,也会到医院探望病人,以及关怀戒毒者、露宿者、穷人、难民和长者。
梁美玲自派薄饼后,便一直帮胡神父做义工至今。「我也不懂原因,就像有只手在背后推着我做。尤其受助者各有不同的故事,能帮助他们会很感动。」
二零一七年四月,她跟胡神父及男教友陈伟贤,为延续「慈悲禧年」的精神,租了几间㓥房,给更新人士、无家者、难民及有需要人士暂住。
去年八月中,他们把宿舍迁往长洲,命名为「善乐舍」。今年一月,他们创立天主教团体MercyHK,及于五月开办「喜乐小店」。现时「善乐舍」及「喜乐小店」都是MercyHK属下的单位。
梁美玲指出,MercyHK的营运经费一直靠捐献得来,但不稳定;开办小吃店也是希望能增加收入来源。
我也有变
现时除了小吃店,梁美玲还帮忙管理「善乐舍」。该宿舍同在长洲,在岛的另一边,距码头二十分钟路程。目前,有一对难民夫妇、一对难民母女(女儿只得三岁),以及一名无家者在住。
而她们团体希望日后有能力,可以在油麻地租用唐楼店面及一楼,这样「店面开小吃店,给有需要人士提供膳食,一楼可作为住宿」。
梁美玲乐于助人的情况,也跟家人有关。她家中五代均为教友,她婴儿时领洗,从小在圣堂任辅祭,十多岁跟神父去示威。妈妈也是热心教友,会在殡葬礼为亡者唸经。她说,从小到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直做服务,而服务也改变了她。
「我以前很紧张、执著,现在会停一停。遇挫折也不会发怒或埋怨。」
她曾有一段时间离开教会,是最近八年才回来。「而现在返教堂比那时重回来更多,也经常祈祷」。她觉得遇挫折、不开心时祈祷很有用,「会让你更接近天主」。
她表示,胡神父经常多谢她帮助别人,「我却说是他们在帮助我。我从他们和神父身上学习到耶稣所说:不该判断人,要学懂宽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