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香港讯】香港教育局日前公布高中通识科教科书修订列表,大幅修改甚至删减政治内容及社会事件,有教友老师担心会妨碍学生学习真理和批判性思考。
多间通识教科书出版社应教育局要求,修订了有关科目课本的内容,并在网站上提供「修订列表」供教师查阅。
然而,有关内容被指大幅修改或删去敏感议题,如三权分立可防政府独裁,修改后只描述香港根据《基本法》,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等。
又例如,有关二零零三年有关「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俗称「沙士」或「非典肺炎」)事件,原版本是讲述不少人批评大陆政府隐瞒症情,导致疫情变得严重,并且世界卫生组织(世卫)在事发后三个月才可以到广东调查,被修订为大陆未及时发布资讯及有向世卫报告病例。
另外,也有教科书出版社删除大陆人好食野味导致沙士等内容。
任教天主教中学通识科老师陈斯德望对天亚社说,之前这科目的教科书是不用送检的,现在要由教育局「检视」,但却不承认是「审查、监管」,他认为政府在「出蛊惑」,把责任推在出版社身上。
这位教友表示,教育局一直给予的讯息是该科的老师不一定使用教科书作为教材,所以他也不完全采用相关的教科书。
陈斯德望又认为,通识科课程没规定要谈及哪些事件,内容大部分又以问题为主,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主动寻找有关事件的资料,及以不同技巧了解事件,「重要的是过程」。
他认为目前为止还是有一些空间的,但不讳言同时他也会有自我审查,「对一些事例,用词会参酌,也不会很自由的畅所欲言」。
他又指出,对教学空间来说也是有困难的,因为教学时数不多,要触及所有问题,若教科书有提及相关事件的背景,可省却老师的时间,若不是,让学生掌握事件的全面性会有影响。
张老师也是天主教徒,她目前在一所天主教小学任教高年级。她表示虽然不用教授通识科,但这次改版事件,让她担心日后监控老师的情况会越来越强,限制了老师的自由和专业。
至于有关教科书改版,她认为,事件令课程内容和用字避重就轻,例如「删除一些敏感政治句子,和中国一些政策上带来的弊端,这样做就是政治审查」。她强调,这会妨碍学生学习真理和批判性思考,「若果从此只可以教授所谓『正面』内容,实在是影响学生全面学习」。
「讲一句说话亦要不停思考,避重就轻」,张老师认为良好的教育不应如此。「老师应该是就说是,非就说非,将自己认知的全部教授学生才是正确的做法。」
刀锋已架在颈上
陈斯德望表示,其实在港区国安法通过前后,他已担心其他科目也要面对类似的问题,如可否说一些带有讽刺的四字成语,又或讲述一些历史人物的事迹等,「为我是有阴影的」。
他不讳言,即使自己怎样自由、开放讨论,但在设定考试题目或选材时,「多了掣肘和考虑」,他又形容:「相信这刀已架在颈上。」
陈斯德望有时也会教授圣经科,认为自己教授的科目算是「高危的」,「通识科是必然的,而圣经科也有可能会被迫害」,不过,他同时认为这也有优势。
他以《新约》圣经时期的情况去反省,形容现在整个过程就如「初期教会」。他解释,耶稣在传扬福音时,也面对着不同的挑战和问题,「我会问自己,现在我所相信的正义、公义,是不是耶稣所教授的那些?若我跟随他的教导,我就应该学习他以不同方式表达出来,如比喻又或身体力行去行事,再把握机会如学生分享」。
张老师也强调,教会学校和其他学校不同的是,五大教育核心包括真理和公义,「如果任教老师有秉持此两大核心理念会比较好」。不过她也指出,天主教学校很着重教区教育指引,所以教区的态度亦有影响。
她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就应该将自己的信念和所认知的真理教授学生,只要说的是真话、是事实。「我亦会一如既往和学生讨论探讨社会议题,分析正反意见。」
张老师又表示,作为教友,「确实是有使命感在身,我希望尽我能力令学生认清真理,懂得辨别是非」。她坦言,压力当然亦会有,「在此言论自由被收窄的年代,只希望在窄缝中尽最大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