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故事说关于犹太人和中国人教育方式的问题,说中国父母看到婴孩站在板凳上生怕孩子掉下来,于是立刻去扶;而犹太人会让孩子站在板凳上,然后伸开手说:“孩子下来,爸爸/妈妈抱你”。当孩子跳下来,父母立刻闪在一边,让孩子掉在地上哇哇大哭,继而教导孩子说:“这个世上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你父母在内。”
不同的教育方式应该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最近社会上流行“黑暗童话”,有别于传统童话通常结局完美,或带出积极向上的信息,黑暗童话有的以悲剧告终,而且情节好像有点暴力血腥,令一些人无法接受。譬如人们更喜欢丑小鸭变成天鹅,但黑暗童话里的丑小鸭被人烹煮来吃。童话读者多是孩童,过于现实冷酷的情节可能给他们造成阴影,因此人们忧心也是可以理解,不过笔者感觉过分担忧反而是杞人忧天。
曾有人把言情小说看作成人童话,其结局多是完美,似乎没有黑暗,完全是纯洁的笔墨。言情小说使人们心中渴盼唯美爱情,但这和现实中世俗爱情却往往有天壤之别,若有人不能抽离便会崩塌厌世,从而对人生毫无兴趣。
唯美的童话确实让人们喜爱,但“黑暗童话”也有存在价值。关键问题不一定全在于作品怎样,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家长要引导孩子建立合理的阅读观,因为生活在浪漫中往往会在现实受挫时不知所措,反而偶尔在“黑暗”中引导,能建立正确处事态度,当然这也得看孩子的年龄和接收信息的能力而定。虽然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会让孩子暂时有摔跟头的痛楚,但长久看来会是良好的循环。
由此想起信仰生活。我们往往倾向将信仰当作唯美的童话教育。教会是圣洁的,耶稣是美善的,但教会在培育新人时却很少引导他们认识到教会是罪人的教会。
笔者接触过很多教友,他们都有一种体会,刚领洗时觉得身处童话般世界里,觉得教友多好,感觉就在天堂,其感叹之情仿佛伯多禄见到耶稣山中显圣容所言:“我们在这里真好。”但当新教友渐渐看到一些人的恶表,甚至受到来自“虔诚教友”的伤害,感觉无法接受,甚至因他人的表样,对信仰兴味索然以至最终和教会分道扬镳。
所以教会的引导工作很重要。然而,教会有时候在某些方面还不如社会进步,刻意美化,而逃避黑暗,仿如用童话装饰。我们每个人都是罪人,本应该经常检讨罪责,但很多时候,对于错误却掩盖并找理由辩护,这样畏惧错误无疑更影响教会的前进。美化祇会误导,坦诚认错并改进才是上乘,且不会让教会形象受损。
以教会新闻为例,正面新闻总是很多,揭露现实不公的却很少,当然和国内政治环境也有关系,但这样的童话教育,祇让人沉醉于歌舞升平和好大喜功当中。揭短不是为了谴责、不是为了丑化,而是为鞭策以便前进。
耶稣是光明的,基督徒也应该是光明的,但光明是需要活出来,而不是把黑暗刻意挡住然后去美化出光明。面对黑暗必须正确引导,如何引导才是更好、有效,百家争鸣吧!
__________
撰文:无心,中国一位天主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