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部分人大概都知道,还是先作个简单的背景介绍,就是:“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前是同一个宗教。在性别观念上,看得到犹太文化的影响,一些说法是来自希伯来圣经(旧约)。宗教改革后新教有了许多宗派,对耶稣基督的福音也有了不全相同的了解与诠释,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制度也就不同了。
其次要说明的是:台湾天主教在主教团社会发展委员会有“关怀妇女发展”部门,亦即明爱会妇女组,有一兼职工作人员,算是比较官方的;和教会从事直接服务的助人工作者,一起讨论社会及教会一些需要改进的现象,而形成了民间机构胚芽协会,提出话题、引发更多人的反省与关注、以形成改变。这是今天发言的立场背景。
天主教义认为男女本质上平等,都是“按照天主的肖像造的”“造了人,造了男人和女人”(创1:27-28),是“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创2:23),性别虽显示出某方面的不同,但不表是有差等。新约圣经更言明:在天主国里,“不再分犹太人或希腊人,奴隶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因为众人在基督耶稣内已成了一个。”(迦3:28)性别是人性的重要因素,阴阳是宇宙间相对相生的两股生生动力。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件《牧职宪章》中说:“男女二人在充份相爱中,拥有人格的平等”(GS 49)。我们现在(1996)最新版的《天主教教理》中看到的都是人性尊严、彼此尊重的叙述,那么,又怎么会有我们在历史中一路下来看到的一些不平等的现象呢?教会中婚姻若有性别不平等,问题出在那里?
我们不能否认基督宗教神学受希腊哲学二元对立的影响及欧洲历史中“厌女主义”的影响;过去神学中对女性是肉体、诱惑、罪恶等等的联想所造成的负面因素,今天虽不正式这样说,其潜在影响却大概不可能完全消失吧?
这些说法也不是没有圣经上的关联。希伯来圣经的先知书中曾表达认为两性的结合象征雅威与以色列的盟约关系;如欧瑟亚和耶肋米亚先知(欧1:2;3:1;耶13:27)。这种天-人关系的描述,用了忠信的丈夫与不贞的妻子的对比。另外,在雅歌及圣咏也有用男-女恋情赞叹天人之爱的词句(咏45:11-15),非常浪漫美丽,仍有以天-人作男-女的对比。
保禄以男女、婚姻比喻基督与信徒团体盟约性的合一(如格后11:2-3;弗5:22-23;哥3:18-19),丈夫是头、妻子是身体,男人便是天主或基督的象征了。但是人缺乏像天主或基督无私舍己的大爱,却把这些句子套用来作为控制、操弄、甚至家暴的借口;不仅在家中,长久以来、在教堂正式的讲道中,也一面倒地强调妻子的服从,忽视了丈夫需要学习及实践基督广、阔、高、深、包容的爱的面向。直到近几年才看到有些改进。
这样看来,教会中谈到男女关系还是以婚姻关系为主。“人应离开自己的父母……二人成为一体。”(创2:24)天主教教理中对婚姻的目的、夫妻彼此的权利责任并未区分男女的不同,在婚礼中新人对彼此宣发的誓词也一模一样,不像在我们文化中嫁娶时有许多分别针对新郎、新娘不同的仪式,象征对于双方不同的要求。即使几个世纪前婚礼还被家长安排的年代,新娘也给予机会表明自己的意愿:若她看出婚姻有很大问题,可在证婚的主教或神父面前说“我不愿意”,那么这个婚姻便是无效。可是,我们看到教堂美美的婚礼呈现出过去欧美文化中两性不平等的象征,这些美化了的仪式仍然让亚洲追求浪漫的年轻人效法。(譬如新娘用面纱盖着脸、由父亲搀入、交给新郎、仪式中新郎揭开面纱……)
话说回来,当初耶稣召叫门徒时,有些人是在跟随他之后仍留在自己家里、继续相同的职业,但改变态度与行为:譬如富有的税吏长匝凯,在皈依时说:“主,你看,我把我财务的一半施舍给穷人;我如果欺骗过谁,我就以四长倍赔偿。”(路19:1-8)回应这样的邀请,男女都有,包括度婚姻生活的教友在内。
另外,他也邀请了一些人:舍弃一切跟随他,包括必须舍弃房屋、家人、田地,变卖一切、施舍给穷人(谷10:21-30)。还有一些人,他召唤作为羊群的牧者(若21:15-17)。牧养羊群的门徒发展为圣职的位阶层级系统──“圣统”,包括教宗、主教、神父、执事,具有神权、负责管理、教导:宣传福音、施行圣事、培养天主子民,司铎/神父称为基督第二,和主教分享耶稣基督的司祭职务,为教会服务,算是教会的公务员。
讲到性别公义相关的主题时,常常就会有人问:修女为什么不能当神父、作主教?以为修女在神职人员的位阶层级有个上限。教会一般人是将修女视为神职人员,内政部外交部一些法令(如办签证)也是将修女归类为神职人员。在过去的教会学以金字塔图像表达教会时,大家很习惯“教宗、主教、神父、修女、教友”的阶级模式,梵二会议澄清了对圣职与平信徒的定义,我们若以一个圆形来看教会,“献身生活”不在圣职的位阶层级系统“圣统”中,若由边缘进入中心,是脱离了独特的“在野”的身分与使命。
原来为了跟随基督而放弃一切的男女,在三世纪后逐渐形成男、女修会团体,公开宣发贞洁、神贫、服从的誓愿,以相反社会追逐金钱、情欲、权力、名位的方向,更亲密地跟随基督,借着敬礼的特质、团体的友爱与共同的工作方式,活出天国的理想,表达天主的慈爱,在天主教会中称为以基督信仰的眼光、交谈的方式,关怀社会性别议题,落实天主的国。
“献身生活”,是选择处在社会边缘的位置,以独特的方式服务教会。历史上曾经有女修道院长是男女两个修道院的共同院长,历史上也有过女修会处于比较被压制的状态。
2013年初天主教的教宗选举,全世界不管什么宗教的人大概或多或少都有注意吧?很明显的是,大家看到投票者及有被选资格者清一色是男性。前两任给人保守印象的教宗禁止教会人士讨论女性晋铎(即:祝圣为神父)这件事;被选不久的教宗方济各在上任后的言行令教会内外不少人耳目一新,也对改革有些期待;但不久之前在世界青年节结束后,他明确地说:门已关闭、不予讨论。这件事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在修会团体成立之前的初期教会,已有女性执事(罗16:1),女性执事的制度于二世纪后逐渐式微、九世纪后在圣统制中完全消失。所以“是否进入圣职系统”是牵涉到全部女性的问题,不祇是关系到修女。
基督新教的女性在一九五零年代就开始有被封牧(作牧师),天主教于六零年代女性才被接受入神学院就读,而发展出有性别意识的神学反省与研究。七零年代美国女性组织了Women’s Ordination Conference倡导女性晋铎,其后在欧美实际参与晋铎者并不祇有修女,有些是单身或已婚女教友。禁止讨论的禁令出现后,倡导者、实践者、参与仪式者皆被处绝罚/开除教籍。教会官方的教导及不少教会人士(男女都有)仍然相信:女性能否晋铎无关性别平等,是各有职分。但倡导女性晋铎以改革教会制度问题的动作(如连署)在各处仍然不断。
除了度婚姻生活与修会生活,对于单身男女呢?虽然天主教会非常强调女性作为母亲的责任,由于教会自古就有贞女的传统,男女以独修方式或参加在俗团体奉献教会,单身的女性仍然有她们的位置,不至于像我们传统文化中未嫁的女孩没有家、连埋葬的地方都没有。未婚者虽然会受到关心询问,但似乎并没有强烈的单身歧视。
现在的神学院中有女教友及修女教神学,也有修女和女教友成为灵修辅导──包括作神父的神师。早期女执事的取消一种说法是受到罗马文化对于“月经期中的女性不能上祭台”这种观念的影响,不过近年来弥撒中原祇许可男孩担任的辅祭,已开始被不少更乐意参与的女孩取代了。
总而言之,未分家之前的基督宗教,在多个世纪前的神学理论的确有蔑视女性的说法,这些在现在天主教会的正式文件中已不可见。正式的说法皆很平等。至于一些实际作法是否平等,有不同的意见,也可能因为不同的察觉程度未能区分文化的与教义的中心精神而抓住一些旧习惯。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说:我们尊重女性,你看,我们多么尊敬圣母!
不过,过分强调圣母的纯洁崇高的同时,又贬抑了所有其他女性,这是另一个曾经有过不少讨论的议题了。
注:
1. 本文原为台北市政府社会局之《心镜季刊》为民国102(2013)年9月5日筹备之“宗教与两性平权”座谈会之讲稿。因该座谈会改变取消,稍作调整后在本通讯刊登。
2. 二元对立:天─地、男─女、和灵─肉之间的对立。在此二元定位中,灵比肉高级,而男性与天、神性、灵性相连,女性则是地、底下、肉体的。
__________
撰文:邹逸兰,台湾《胚芽通讯》发行人。
【完】来源:《胚芽通讯》第七十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