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得知天主教《亚洲真理电台》举办第一届真理杯全球华语圣歌创作大赛,邀请对音乐有兴趣的全球华人教友一起参与。
感谢天主,近年来国内及全球华人教会越来越多关注到了圣乐的发展。圣乐人才的培育交流也开始在各教区及信友生活中兴起。这对于不管是福传还是信仰生活都是急需的。
在梵二《礼仪宪章》第六章〈论圣乐〉中提到:教会的圣乐是教会珍藏的“无价之宝”,也是礼仪中“必需或组成要素”。文中对于国内属于传教区的圣乐也有专门论述,尊重民族固有的音乐传统,同时也在传教过程中,通过礼仪去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然而,中国教会在圣乐发展中的不足,各个地方情况都有不同,教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少,专属圣乐人才更少,全国层面的圣乐协调沟通也是很少见到的。笔者观察到比较具体的情况,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曾经一度各大教区积极印刷专属教区的圣乐集,与此同时,至今仍然有不少教区没有他们自己专属的圣乐。那么,教区专属的圣乐是必需的吗?是否未来可能类似别的国家一样,出现在全国主教团协调下,统一的歌本呢?
二、即使国内不完全统计有至少四十多个教区已经编印圣乐集,然而这些圣乐集当中绝大部分却是重复的。笔者询问过相关人士:既然别的教区歌本已经有这些歌曲了,为什么还要编印了?
各自编印圣乐所出现的问题,包括一首彼此看似完全相同的圣乐,确有它们的不同之处。譬如同一首弥撒曲,局部的某段或某句甚某个谱不同,或是歌谱相同,对应的歌词前后有移动,却会造成信友使用的障碍。
对于教区圣乐负责人来说,他们会站在本教区信仰生活需求来看待这些问题。但是,往往一台弥撒下来,不要说教友,便是歌咏团要更换好几本歌本。所以,对于各教区来说,尽可能地将信友生活所急需的、大家所喜爱的歌曲编排到一起,更能方便信友生活所需。
三、在目前国内教会尚未合一共融的现状下,教区层面上的圣乐的沟通交流、资源的分享与互动受到内外限制还是很大的,资源或集中在几个大教区而偏远教区缺几度匮乏,彼此交流共享更少。
四、相比来说,国内教会的圣乐创作与基督教相比,要慢好多,我们的确需学习。其实上,基督教中有不少新创圣乐完全符合我们的信仰生活,信友们也非常喜爱,没有必要以偏概全,全部拒绝。然而,这样的思想在某些教区还是存在的。当然,也有基督教弟兄会说,你们用的歌曲是我们的;但对于同一信仰来说,我想应该是无分彼此。
五、对于礼仪、特别是圣事礼仪,圣乐的选择要慎重、谨慎,以使其符合礼仪精神。凤翔教区李镜峰主教曾专门论述过,天水教区王若望主教牧函中也论述过,不少关心教会的网友也讨论过,礼仪圣乐的用曲太过散漫自由,有过度迎合信友喜爱之嫌。一些激情歌曲、换了歌词的社会歌曲不间断地在各地圣事礼仪中出现,有些甚至不符合弥撒礼仪。老教友会说:“太乱了。”教外人会说:“这首歌你们也唱?跟我们差不多嘛。”
六、各地歌咏团、乐队发展还需各堂区司铎们继续投入物力、放手圣乐人才且大力培育。目前的层次还不够,水平还不高,好像祇有太原、北京、温州的歌咏团有能力走出教会团体,与别的教外高水平团体一比高低。
出现这种情况的缘由,可能是司铎们更加重视福传,似乎圣乐与福传关系不大;或是司铎们对于圣乐与专业人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其实,他们应该放心放手,且鼓励这些人才站出来,承担这些教会牧灵角色。
当然还有不少问题,但我想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应该感恩,说明国内圣乐的发展空间非常大,有太多的空白急需各位神长及圣乐人才去填补。
如果可能,笔者建议:
一、在未来,可以借鉴德国教会处理全国层面和教区层面圣乐需求的方式:主教团严格礼仪精神,比如统一编印第一至第七百首圣乐,涵盖所有弥撒礼仪和常用的、教会传统圣乐,放开版权,各教区共享。而第七百零一首之后的歌曲,各教区按实际牧灵所需和地方特色,补充进来,由主教团协调印刷。
二、教会或可以将圣事礼仪用曲与其他祈祷或聚会敬拜圣乐分开来看,严格圣事礼仪用曲的同时,适当给予新创圣乐及信友喜爱的激情歌曲空间。
__________
撰文:里德,中国大陆一位青年天主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