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媒《环球时报》近日披露,台湾情报机构利诱在台求学的陆生,以有偿方式索取大陆涉密资料;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接着发表声明,谴责这种策反手段干扰两岸教育交流,并要求立即停止此类行为。尽管我政府部门驳斥这项说法,并强调绝未在校园进行情报工作;无论如何,这项指控恐将为两岸近期以来的沟通障碍再添一道心结。
观察这次中共发布“台谍策反陆生”案之操作,手法颇有突袭的意味。尤其,《环球时报》在版面上大剌剌直接刊出三名其所谓“台湾间谍”的照片,姓名、个资和活动地点一应俱全,目的就在显示对岸已经掌握具体证据,没有狡赖余地。随即,再由国台办接手谴责,拉高姿势,做足“小题大作”的警告意味。
乍闻此案,最令人困惑的一点是:来台求学陆生不过是“学生”身分,有什么管道取得机密资料?就算有人能取得某些文件,也不大可能是等级很高的机密;那样的话,又有什么吸收或策反之价值?若如该报导所言,“台谍”要求对方回到大陆后必须报考党政机关,以便取得情报;这种对难以预知之未来的投资,未免准确性太差而难有斩获。
无论如何,政府正在考虑放宽陆生健保歧视待遇之际,中共突然掀出“台谍吸收陆生”事件,给了马政府一个大大的难堪;此一举措,除了如国防部所说是意图“分化”台湾社会,或如舆论指称的“做贼的喊抓贼”外,可能有几层意义值得探讨。
首先,中共宣示自己的反情报能力,也是对先前张显耀泄密案的一记回马枪。八月间张显耀泄密案一度沸沸扬扬,甚至被上纲为“共谍案”,当时北京即指泄密和共谍之说都是“子虚乌有”,但并未对此大作文章。张显耀案已进入司法调查,至今未传出进一步发展;但上周国安会秘书长金溥聪赴立院备询谈及此案,言下透露此案可能是“美方”提供之线索,或许因此刺激北京采取反击,展现自己的情报战果。
第二,隔山打牛,警告台湾情报部门,同时给在台陆生当头棒喝。近年陆生来台人数大增,有些已陆续返回大陆,北京对他们在社会上可能产生的影响其实十分在意。尽管大陆近年经济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但民间对“不公”与“不均”的质疑也同步升温;而“民国范儿”在知识界的盛行,显示人民逐渐富裕之后对民主也产生渴望。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对于陆生来台留学其实有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希望拉近两岸年轻人,增进台湾对“中国”符号的认同;一方面又担忧青年学子在台耳濡目染,逐渐认同民主制度,从而质疑共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因此,这次“台谍案”,除了威慑马政府,更是对来台陆生提出警告,希望他们节制言行。
第三,对于两岸关系陷于胶滞的强力对应:情报是“无声的战争”,此次中共掌握台方情报人员的详细资讯,就专业观点,应该是要继续“养案”,让台方不断“失血”而不自知;而北京却大张旗鼓公开消息,使得台方有机会“堵漏”,甚至揪出对方埋伏的情报网。如此违反情战常识的作为,应不只是为了炫耀一时宣传,而是北京有更大的政治盘算,即使牺牲情报利益也在所不惜。其中,诸如马总统在国庆呼吁大陆走向民主宪政,台湾民众对香港占中运动的支持,可能都是原因之一。
情报是“兵不厌诈”的工作,台方情报人员结交大陆留学生,一定晓得众多陆生之中可能有潜伏之“细胞”,因此工作上绝不该贸然使用真名。但这次,三名军情局人员却被对岸公开“起底”,显示情报系统遭到反渗透,工作人员的个资外流,何止颜面无光。尤其,当两岸交流已经进入全面阶段,陆客一年来台四百万人次,情报工作有没有必要做到大学校园里面去,值得商榷。
这次中共以“台谍案”回敬台方的张显耀“共谍案”,是否意味两岸之间的关系将进一步滑落,尚难断言。如果两岸对张显耀的泄密案能以“小波澜”视之,“吸收陆生”案之严重性应更次一层,自不致演成大波涛。只是,在“台谍”对“共谍”的气氛下,两岸短期内气氛将难望祥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