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投票前各方都不看好执政的国民党,但是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的开票结果,还是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国民党非但在传统堡垒台北市败给独立候选人柯文哲,连台中市、桃园市等重要地盘都丢失。被视为未来明星的朱立伦,也仅能以微弱优势保住新北市。在22个县市首长选举中,国民党总共才赢得六个,总得票率仅40.7%,可谓一败涂地。行政院长江宜桦罕见地辞职,开了阁揆因地方选举失利而下野的先例。兼任国民党主席的台湾总统马英九,面对要为败选负责的政治压力,据传将辞掉党主席一职。
国民党执政绩效不彰,无疑是惨败的主要原因。选前爆发的馊水油丑闻,暴露了台湾食品安全的巨大漏洞,导致民众对政府能力的高度不满。尽管任何单一因素,都不足以完全解释民意对国民党的大逆转,台湾民生的困顿,恐怕是本次民怨集体大爆发的根本原因。台湾自2000年开始政党轮替以来,经济都还平均维持在3%左右的名义增长率,可是今天大学生的起薪,却倒退到1998年的水准。台湾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也显示,社会所得最高5%与最低5%的倍数,从1998年的32.74倍,猛增到2011年的96.56倍。
年轻人前景暗淡,加上经济果实分配不均,都在政治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对权贵家族的敌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吴伯雄被指企图延续家族庞大的政商网络,继续把持国共合作所创造的两岸通商利益,相信是导致其儿子分别在台北市与桃园市落选的关键。其次是对两岸现状的不满。国民党政府力推服贸协议,本来有可能对治台湾产业空洞化、失业率升高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等多重挑战,但由于民生并没有因经济发展而改善,反引爆太阳花学运激烈的反对。学运所汇聚的年轻世代的政治热情,是九合一选举重创国民党的重要力量。
这个现象对台湾政治乃至两岸关系的影响,是关心台海和平稳定的各界所必须重视的。台湾年轻世代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彷徨,让他们更投入社会运动。台湾民间组织的蓬勃,与其社会生命力的旺盛互为因果。这股虽然雄健却原本分散的力量,因为太阳花学运而有汇聚之势,终于在九合一选举中发酵。政治新人柯文哲不靠政党组织,却在客场击败财雄势大的对手,反映了年轻选票突破传统蓝绿格局的威力。
这种表现为公民自主意识的草根政治运动,更冲击了既有的两岸关系。一方面,柯文哲胜选表明,台湾政治超越蓝绿对立的第三股力量日趋成熟,国民党和民进党利用统独意识政治动员的手法,将越来越没有效果。另一方面,中共以商围政,笼络台湾精英的策略,在公民意识崛起的环境里,可能也不再容易奏效。换句话说,国共以“九二共识”稳固两岸关系的做法,必须考虑这个新因素,才能避免节外生枝。
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恐怕正是九合一选举结果的最佳注脚。台湾确实从两岸越来越密切的经贸交流受惠,但如果获益的仅限于社会的少数,大陆再多的让利,都无法真正赢得台湾民心,反而还可能适得其反。第三力量的出现,也可能让台湾的政治产生质变,突破在野党靠执政党无能而上台,轮流坐庄的恶性循环。这同样意味着关系台湾前途的两岸互动,再难由少数政商精英垄断。这对中共的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柯文哲现象会否持续扩大,不但将决定台湾民主的前途,也势必左右两岸关系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