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二次大战、南京大屠杀77周年,亦是中国首个国家公祭日;这天亦可称为国殇日,古人认为追悼死于国事者为殇,南京大屠杀不止有平民,还有不少战俘士兵,大概有20万到30万人被日军屠杀,而日本一直不愿面对这段历史,即是不愿对军国主义忏悔。
年轻一辈感受不深
日本人对于他们的战争死者,包括发动侵华伏法的战犯,长期以来高调哀悼,日本历任首相参拜供奉“战殁者”的“靖国神社”,当成是大事;中国被日本侵略死伤无数,到今天才有国祭日,也许是对日本政客拜“靖国神社”的还击,难怪日本的传媒,对中国的国祭日只字不提,说到底是“心中有刺”,无论怎样扭曲、狡辩、否认,始终窜改不了事实,只好像鸵鸟埋头在沙堆,当作见不到。
香港亦有举行祭悼活动,但选择在筲箕湾海防博物馆举行,地点僻远,在二战中,三年零八个月沦陷,上一辈港人受创甚深,但年轻一辈热衷政治,却没有多少人感受到这段历史,自然是教育不足。
中国国祭日十分隆重,由主席习近平出席,致词长达15分钟,习虽然强调“这是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但钓鱼岛的纷争,源于二次大战后,国民政府对日的失策,蒋介石的“以德报怨”,不要求日本赔偿,令他们可以再次崛兴。
反观满清对日甲午战争打败,赔了3.6亿两,相等全中国人赔一两银,折合当时日圆5亿,而日本一年收入,当时只有约8,000万日圆,此消彼长,造成日本成为军事强国,埋下后来再侵华的伏笔。
日本处处与中国为敌
日本并没有“感恩”,近年见中国崛起,处处与中国为敌,不单是有形的军备竞赛,外交上拉拢亚洲国家围堵中国。
在经济上亦发动“货币战争”,一再将日圆贬值,大印钞票将货币供应,由每年70万亿增至80万亿,令中国企业的出口能力减弱,这种以邻为壑,把灾难推给邻国的作风,或明或暗一直没有停止。
中国在国祭南京大屠杀时,一再表明“中国人受欺凌时代已过去”;除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外,习近平的致词,明显是把日本政客与人民区分开来。“战争的罪责在少数的军国主义份子而不在人民,但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侵略者的罪行。”这几句演词,就是对日本政客的指摘。
中日关系更难修好
外交家认为习的演讲“硬中有软”,是“不想影响正在解冻的中日关系”,是在给日本脸上“贴金”、观乎习近平在北京亚太经合会议上,接见日相安倍晋三时一面冷漠,正是把中日关系在面上显露出来。数天前,日本实施《特别秘密保护法》扬言用来抗衡中国,实际是走向军事国家的道路,这样,中日关系能好到哪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