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走在街道上,要找一家天主教修会,实在太难了,因为这地方的男女修会超过一百家,大都没挂招牌。
当有志修道的男女青年想要进入修会,他们可能不知道修道院在何处,也不知道那家修会最适合自己,只因修院都不挂招牌。
面对不知道选择加入教区还是修会的神职人员时,想修道的青年想找修会咨询和参观也有可能会碰壁,只因修会没挂招牌。
怪不得台湾男女修道人很少,不仅找不到修会,也不会知道修会特色和使命。教区也是如此,到处都有天主堂,年轻教友或外教人要想了解如何可做神父,在天主堂内却看不到咨询单位。
至于目前最流行的网络世界里,台湾七大教区和逾百个男女修会的网站里,对“加入教区或修会申请手续和条件,以及培育规定”等最基本资讯,不是欠缺就是摆放位置不明显。
台湾不论大、中和小学的网站都有入学条件和愿景等公开资讯,还有师资说明,使愿意入学和教学者都能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否适宜在这所学校发展。为此,修会和教区或修院不能再做“隐形人”了,大门口应挂着“招牌”,网站把圣召查询、申请入会等放在显眼位置。
教区和男女修会可以挂的另种“招牌”是重视文宣活动。不论是公开活动或是修会长上来视察会务或做“市场调查”,还是教廷高官和枢机来台主持宗教节庆或了解教务,应可安排公开演讲或在主日弥撒里分享,宣告天主教需要人才和合作伙伴。
天主教徒在台湾虽是“少数民族”,只有二十多万人,比原住民的五十四万余人还少,让人更难相信的是,这群体比外劳人数更少。
台湾开放引进外劳二十年,据劳动部统计,截至去年底,外劳人数突破五十万大关。不过,其中越南和菲律宾劳工大部份天主教徒却增加了台湾教会责任。
可是天主教会在台湾却不是“弱势团体”。据主教团二零一二年统计,教区和修会神父合共约六百多位,其中外籍神父高达三百五十三人,比本籍的二百七十六人还高。显然本地修道人圣召太少,还在依赖外籍神父福传。
另一现象更令人吃惊是神父太少,造成正常运作的教堂只有三百七十四间,没有神父派驻的“兼管区”教堂竟高达二百九十四间,经常关闭的“半公开圣堂”也高达一百零三间。换句话说,没有神父的教堂总数有三百九十七间,比正常教堂还高,显然早年教务繁盛时期至今,教友流失太大。
还有值得台湾教会深思的是过去太重视教育事业,目前天主教大专院校有六所,职业院校二所,中学三十所,小学十一所,幼稚园高达一百四十五所。在面对少子化严重的社会和老人化时代来临时,教区和修会如何调整在教育领域里不仅达到自养能力外,还有培育修道人才的功效,才能使天主付予的使命达成?
目前三所天主教大学里都设有“使命室”,负责校内牧灵和培育修道人的单位。这是明亮的招牌,可以在各地天主教中小学、医院、诊所、慈善基金会或社会福利关怀中心、文物馆等设立相同或类似单位,如同演艺界里的“星探”一般,成为各教区或修会“甄选人才”的窗口。
__________
撰文:郭芳贽,天亚社台湾特派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