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庆文: 沉 默 的 见 证 - - 灯下语丝
我真的不明白,启蒙运动发生两百多年了,人类已经不再蒙昧,却还有教徒以为:天堂和俗世属于两度空间,天主的国和人的世界是两码子事。还有神父宣称:爱天主应该优先于爱世人。我想,这些人一定很自豪自已是天主的选民, 因此执着的想把信众群体与整个世界分开,以免罪恶的世俗沾污了天主选民们圣洁的灵魂。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与现实却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属于这个世界, 是全人类的一份子。而我们的子女更将面对一个具有更多元价值观的生存环境,而非传说中处处蜜糖与牛奶的伊甸园。
教宗方济各的劝谕《福音的喜悦》将教会从中世纪的神学冥思中唤醒,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在人世间行走的基督。耶稣一生一世,都是与市井人群为伍。与他们一起说笑,共同饮宴,分享欢乐,也分担忧苦。有时也为人排解疑惑。耶稣交往的人中有役吏、祭师、也有妓女、罪犯。而且绝大多数都不认识天主,耶稣从未根据戒律或是教规来选择同伴,更不会让人们觉得不够资格蒙受天主的垂怜和恩典。
神学的确既深奥又引人入胜。但如果不能启发人性的至善,超越世上种种社会、政治、种族、和宗教的藩篱,促进人类彼此关怀与共同福利,则只不过是经院里一面震耳的响锣,无法与现时代人类产生共鸣。制造神学清高或是用教义与非教徒划清界限,以保障信仰的洁净,是与福音精神背道而驰的。我们需要时刻警惕,不要沉迷圣经的语段而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爱人如己。不论四周的人是否有相同的宗教观。
领洗圣事表明我们与天主永恒的生命合一,不是接受宗教消毒,使自己变得更加纯洁或高尚。基督入世救赎,不是选拔虔诚行善的人升天享受殊荣,而是让受苦难的人在现世得到慰藉和尊严。祂说:“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召罪人。”(玛尔谷福音二17) 看吧!受难的基督头上戴着的是苦难的刺冠,不是荣耀的光环。
荣获两届普立兹奖(Pulitzer Prize) 的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威尔荪博士(Dr. EO Wilson) 着眼宗教蒙昧主义与排他性,曾发警语说:宗教是人文进步的阻碍。佛学大师南怀瑾在对香港宗教界演讲21世纪的文明发展时,也预言:所有宗教的外衣都必须脱掉,所有宗教的大门都必须打开,而且各宗教要联合起来共同服务,追求人生、宇宙的真谛…。
两位大师都是针对有组织宗教的权力架构与运作行为而言。每一种宗教对现世与来生都有其独特的解释和答案。尽管所有的教义都倡导仁爱与公义,但是也毫无例外的贬抑排斥其它的宗教。时而兴起的原教旨流派,更高举真神与真理,制造了多少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部落式杀戮。当神学思维脱离了悲悯与虔敬,就陷入公式化的冷酷自恋,罔顾人世与人性,而成为文明的祸害。因此,我说:用迷信愚惑信众,是得不到救赎的。专制的教权,也必被时代淘汰。
宗教信仰最大的误区是自以为奉行唯一的,圣洁的修行生活。自我局限于刻板的教理与教条,日复一日的在同质的群体中重复传颂同样的话语。久而久之, 信仰麻木了,理性退化了, 僵化成了一具宗教机器人。自己不再思考,而将一切都视为神的安排。
其实,生命是动态的,未来是难以设计的。有健康信仰的人,能彻悟人生于世乃是一种恩典。乘信仰的风,鼓满生命之船上的帆,快乐勇敢的启航吧。航行中也许会遭遇惊涛骇浪,也许会改变航线,也不知道目的地在那里?生活是一度虔诚的漂流,也是一场狂野的冒险。而旅程的终点并不重要。旅者的勇气和信念, 一步一个脚印,在在见证着人类存在的意义与生命的真谛。
铅华有时尽,青春无限!与《见证》杂志同仁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