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世界级领袖同时造访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全球媒体自然会争相报道,并以多角度的视野去撰写评论、分析。由于两者在传媒上的信息量差异很大,国外对亲民的教宗方济各的报道可说是铺天盖地,反之国内当然对国家主席的国事访问着墨更多,因而引起各种比较。
分析国内政治动态的微信公众帐号“时局眼”发表评论,对有指教宗方济各的风头盖过习近平,认为这种比较是“外媒想多了”。其分析的理由包括政治元首和宗教领袖的可比性不大,并从“礼仪之争”说起中梵之间三个世纪的历史纠葛。它又引述观察人士称,行程早就定好,有足够时间去调整,不存在撞车问题,并说“中国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大国,不可能规避或害怕一些程序性,甚至政治性的小问题”。
笔者相信两人相遇与否的问题,中方也有预料,所以另一个同样分析国内政治的微信公帐号“政知局”在“习奥会”后,就有文章提到“他们并没有谈论宗教人士,不论是来自欧洲的,还是盘踞在印度的”。
虽然中国堂堂大国,不需要回避争议,但这次的媒体效应差距如此大,是否在预计之内,则是另一回事。而且如果这次同期访问的,是那位“盘踞在印度的”而不是“来自欧洲的”宗教人士,安排行程的相关部门,是否又会同样认为宗教及政治领袖可比性不大而维持相同的建议?还是拒绝同场演出,誓不让这些好事之徒(传媒)可说三道四?
教宗的首次访美行程于去年底公布,当时也是重要的国际新闻,即使是无神论的中国,经常要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记者、在罗马有分馆的外交部门无可能不知道,或者完全忽视。教宗的行程可说是更早就定好,那么相关部门是基于什么理由,向上层建议两者性质不同而不必规避?如今似乎又有社交媒体文章要为教宗锋芒盖过习近平而作出辩护?
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习近平访美应该是直至今年二月才有的事,当时报道只说是九月份,没有提出确切日期,直到出发前一星期才正式公布,而且还说行程安排随时可能仍有变更。对于两个大国之间的元首国事访问,有诸多人员、宾客安排和保安问题,却迟迟未敲定,实在有点奇怪。这亦是制造了机会让媒体在事前忖测习方两人有可能会面握手,事后又大造文章说失诸交臂。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三名要员也在美国同时出现之事。他们既有中国人的身分,也有天主教成员的身分,此时出现,主流社会可能不太在意,但为中国天主教徒来说,这无形中为习近平与教宗之间搭建了想像空间,自有多一份的解读。所谓太多的巧合就不是巧合了。
要知道,国内的主教是没有真正出国的自由。即使得到境外单位邀请,他们每次出国得向主管单位申请。这次行程包括两位非法主教与一位合法主教。那么,主管单位在同意他们出国前,又有没有评估他们在美国出现,对本来已碰上教宗同期访问的国家主席美国之行,会带来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呢?
正面去看,两位非法主教去寻求与教宗修和,连一位地下教友都说为之感动。这些主教团正副主席是政府管理中国天主教事务的执行人,他们会是国家外交的宗教资源,代表中方向教廷伸出橄榄枝?或是展现中国的软实力?
负面地去看,非法主教因为在没有教宗批准之下接受祝圣,得不到教廷承认,也因此在中国教会内不受教友欢迎。这个时候让他们去美国,成为天主教圈内的话题,对他们见不到有好处,却同时把中国在宗教和人权上的问题,挑出来成为媒体焦点,难道就真的完全不用回避争议?
最近另一篇官媒上的评论,指中国外交要有效善用宗教资源。笔者认为宗教本来就不该用来“用”的,即使是“善用”,说白了也是利用,感觉不太中听。然而,若顺着官方这套思路去想,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位主教团要员的同期出访,是好是坏,如果对某一宗教没有充分认识,又如何“善用”?反而随时有可能落得尴尬收场。
宗教是信徒心灵的依靠和慰藉,不是用来利用的。若是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未来的宗教外交,危矣!
__________
撰文:王日光,香港一位天主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