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禧年这件富象征意义的盛事,在世界当前的暴力气候之下最是适切不过。慈悲禧年在十二月八日正式开始,当天教宗方济各在梵蒂冈开启圣伯多禄大殿圣门。
可是,一向毋惧创新的教宗已率先在这个日子前,于访问非洲期间在当地开启圣门,以促进慈悲、修和与对话。教宗此举当下强调出这个具象征意义的开启圣门仪式包涵普世幅度,以及教会生活从罗马延伸到全球地方教会的意义。
圣门是天主慈悲的象征——圣门欢迎所有前来的人,特别是寻求悔改的罪人,因为圣门赐予宽恕的恩宠。
但跨越圣门门槛,需要勇气。
这个象征意义取自《默示录》(二十一25)里所描述的圣城影像:“她的门白日总不关闭。”这实际上指的是,门永不会关闭,因为圣城里没有黑夜,也没有黑暗。
跨越门槛无须先获邀请——圣城之门对所有人开放,但前来的人要先提出请求才可以跨越;若没有合理原因,他们所提出的要求不得被拒绝。
天主不强进我们的内心,反而请求我们准许祂进入。因此,管理这些门是专门的工作。
在香港,守门人随处可见,差不多每一座楼宇都有人看守大门。尽管这些被称为保安的守门人通常不被重视,但其职位很重要,因为他们在入口处,是笑容可掬还是皱眉不悦都清晰可见。
守门人能使入口变得吸引,让人感到跨进去会是件乐事。
门也有保安作用。教宗方济各说:“门必须守护,但不可将人拒之门外。门不该强行推开,却应征求同意,因为好客藉着款待的自由而闪耀光芒,蛮横地闯入却使之黯然失色。”
可是,门口要畅通无阻,必须要有信任。福音充满欢迎和严拒客人的故事、门内门外之间关系变得扭曲的例子。
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圣门庆典追溯至一四九九年。圣门大部份时间被密封,与其说是打开一道门,倒不如说慈悲禧年实际上以拆除砖墙来开始。这赋予仪式更深刻意义,它挑战人们把拒绝他人进入心灵之墙拆除;更广地说,也是对那些在边境筑起围栏,拒绝让那些实际上不带来任何伤害的人进入的国家一个考验。
但环顾各个社会,却筑起许多围墙。政府政策能阻止族群在社会里提升地位;恐惧、偏见和不理性的憎恨可以制造贫民区;势利傲慢可以排斥他人;种族主义可以迫害他人;贪婪则制造吞噬生命的贫穷。
慈悲禧年对全人类和社会均是考验,让众人反省排斥他人的行为和政策;亦唤醒我们对于所有人类应有美好生活权利的认识。 |